�
  中国半导体照明网首页 > 产研咨询 > OLD技术前沿 > 正文
稀土材料技术新进展
  时间:2004-11-5  21:35:53    来源:    作者:  浏览
【字体: 】【收藏】【关闭
  

     2.1 CRT荧光粉
     CRT(阴极射线)荧光粉是稀土在发光材料中最早的应用,彩电的普及和PC的蓬勃发展使这一经典的新材料高速增长,目前仍有7%的年增长率,但也面临着平板显示的挑战。彩电和彩显用荧光粉的工艺基本形成于70年代,美国RCA是这一技术的鼻祖,但日本的Nichia?Kassei等公司为这一领域持续注入了新的技术内容,使荧光屏的亮度、对比度、清晰度、日光可读性、寿命等指标有了极大的提高。日本公司几乎垄断了CRT荧光粉的技术,他们是行业技术标准和使用方法的制定者。
     2.2灯用荧光粉
     1974年Philips公司首先合成了稀土绿粉(Ce,Tb)MgAl11O19?蓝粉(Ba,Mg,Eu)3Al16O27和红粉Y2O3:Eu,并将它们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了三基色荧光粉。由于稀土三基色荧光粉优异的发光特性和节能的特点使它的应用越来越广,美、韩等国均已立法来推广节能灯的使用,近年来,这一市场的增长保持在15~20%的水平。灯用荧光粉方面技术水平较高的是Nichia?GE和东京化学等公司。
     2.3 等离子平板显示(PDP)用荧光粉
     在众多的平板显示技术中,PDP是中大屏幕(30~50寸)的首选,也是唯一达到商品化的平板显示技术。随着产品合格率的提高,售价已在3~5万圆(40~42英寸),年销售增长达50%。目前世界上制造PDP的厂家不多,主要是日本Fujitsu?Mitsubishi?Panasonic?Pioneer?NEC?Hitachi, 美国Photonic Image?Plasmaco?Rogers, 韩国Samsung, 法国Thomson,荷兰Philips。PDP制造技术基本为日本垄断,荧光粉的配浆技术则由DuPont垄断。 [Page]
     2.4 长余辉荧光粉
     近年来,长余辉荧光粉发展很快,除了新的荧光粉不断出现外,由于荧光粉理论和制造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荧光粉又被赋予了新的应用特性。同时,应用市场的不断扩大,也促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

上一页[1][2][3] 下一页
页面功能:【发表/查看 评论】【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浏览:】【关闭
�
我来说两句Inf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