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照明网首页 > 产研咨询 > 深度研究 > 市场分析 > 正文
LED背光风靡驱动IC市场放量
  2011-1-12  14:59:32    中国电子报      行业分类:背光源    浏览
 

  LED背光市场已成为LED驱动IC强劲增长的“支点”,而LED照明则将成为“第三次浪潮”。据TRI统计,在LED产业发展动向中,2010年-2012年中大型LED背光将达到成长高峰期,LED照明则处于萌芽期;2013年-2015年中大型LED背光将达到成熟期,LED照明将处于高速成长期;2012-2015年LED产业进入鼎盛时期。

 
  

  随着LED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LED驱动IC市场也闪亮“发光”。据我国台湾工研院IEK资料显示,LED驱动IC市场产值由2008年的9亿美元将提升至2013年的29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达26.4%。  

LED背光市场成主要驱动力  

  以前LED驱动IC最大的市场是在手机上的应用,但2010年由于LED背光液晶电视的爆发式增长,应用在背光源LED上的驱动IC成为增长最快的应用市场之一。同时,LEDNB、LED室内照明、LED路灯、LED户外显示屏都将有爆发性的成长,这些快速增长的LED应用市场也为LED驱动IC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拓墣产业研究所研究表明,2009年LEDNB渗透率达60%,2010年跳升至95%,成为LED产业成长的重要力量。值得注意的是,随着LEDNB渗透率于2011年将达100%后,市场专注的焦点将转向LED背光电视模块市场。  

  LED背光市场已成为LED驱动IC强劲增长的“支点”,而LED照明则将成为“第三次浪潮”。据TRI统计,在LED产业发展动向中,2010年-2012年中大型LED背光将达到成长高峰期,LED照明则处于萌芽期;2013年-2015年中大型LED背光将达到成熟期,LED照明将处于高速成长期;2012-2015年LED产业进入鼎盛时期。  

  LED为行业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动力,我国LED驱动IC市场也持续向好。据iSuppli公司预计,我国LED驱动IC在2010年市场规模达到1.277亿美元,2013年将达到1.39亿美元,以4.4%的复合年增长率在持续增长。  

驱动IC要求不一  

   对应不同的应用,LED驱动IC基本有三大类,一是以电池为能源的低电压、小电流LED驱动器,主要用于消费性电子产品,一般需求量为1~3颗;二是以蓄电池为能源的需要较高电压降压的LED驱动IC,主要用于汽车照明产品,电压一般是48V;三是用于照明和LED背光电视等大尺寸面板背光源,需要将AC直接变换成DC的LED驱动IC。大尺寸背光一般需求几十颗至数百颗驱动IC,而照明所需LED驱动IC数量视功率而定,家庭照明一般是1~2颗。  

   随着LED应用的飞速发展,对高品质LED驱动电源的依赖性也不断提高,因此驱动电源本身的效率、可靠性就变得至关重要。无锡晶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伟介绍,要满足上述要求,LED材料、工艺的影响比较大,这方面要下工夫来解决。  

  黄伟还介绍,LED照明最重要的部件就是LED光源和驱动电源,驱动电源包括驱动IC、变压器和电阻等,LED光源的寿命长、可靠性不高,而变压器性能不太稳定、寿命也低于LED光源。LED照明性能与设计有关,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外围器件是越少越好。一般每个LED照明所需电压为3V左右,而驱动IC输出电压为60V,当电流为350mA时,可串联20个灯;当电流为700mA时,则可并联两路各20个灯。  

   而LED背光电视对发光源质量要求较高,对驱动IC的质与量要求也较高。LED背光模组主要设计方案有两种:一种是Direct(直线式),另一种式是Edge(侧光式)。

  侧光式LED背光电视一般规格为3~5条LED灯串为一组,每台LED背光电视尺寸大小规格需4~6组,在整体成本控制以及质量规格的要求中,侧光式的背光组装方式更胜一筹。  

大陆厂商应补齐代工短板  

  目前在国内LED驱动IC市场上的竞争者除了老牌的国外企业、中坚的我国台湾企业外,还有中国大陆的后起之秀。国外企业如德州仪器、ADI、NS、凌力尔特、飞兆、安森美、美信、NXP等,有较为完备的产品系列,在市场占据主流。聚积、点晶、研晶等我国台湾厂商也比较活跃,笔记本电脑是其最主要的竞争市场之一。而中国大陆企业则包括集成器件制造商(IDM)如上海贝岭、杭州士兰微、华润矽威等,另外,目前已有几十家IC设计公司在开发,但量产规模不大,应用也不太广,大陆IC厂商在此市场分羹还要加快补齐代工短板。  

  “因为高压LED驱动IC对工艺的依赖性大,中国大陆在高压IC的代工线还较少,而且工艺也不太成熟。”黄伟表示,“而LED驱动IC的工艺复杂,专业性强,大陆厂商要在LED驱动IC市场有所作为,最重要的是解决工艺瓶颈,要有自己的代工工艺线,要自己掌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