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LED产品不断渗透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LED光生物安全及其带来的影响成为业界关注热点。做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LED的光生物安全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目前已经得到国际国内产业与研究等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2013年5月13日,在第七届上海国际新光源&新能源照明论坛上,“光生物安全与应用主题论坛”上,特邀请了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常务副主任俞安琪、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郝洛西、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副教授张善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皮肤科医师田燕、远方光电科学研究院总裁潘建根等业内专家学者就光源创新应用、LED蓝光危害检测结果、LED对皮肤的影响以及标准制定等主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还就蓝光危害、LED光照治疗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主题讨论。会议由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ISA)秘书长岳瑞生主持。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秘书长吴玲首先在大会上致辞,并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她在致辞中指出,LED产业经过过去十年的发展,其性价比和节能效果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目前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节点。在这个关键点上,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时代的到来,未来的发展要考虑与生理、心理、健康和个性化因素相结合。因此未来的十年,LED不仅仅是照明领域,在智能化、数字化、特别是与人类健康相关的方面需要做更多的研究。
她最后强调到,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需要要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集聚正能量,让新兴产业能够健康有序发展,对人类的健康生活做出贡献。
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常务副主任俞安琪在《对LED蓝光危险检测结果的分析及建议》中强调到,蓝光危害并不是LED照明产品才有的,之前的某些金卤灯和某些荧光灯早就存在蓝光危害。
他特别指出要正确区分蓝光危害和“富蓝化”的照明影响人的司辰节律这两种不同的情况,蓝光危害是指当蓝光辐亮度达到标准规定的2类或者3类时,会在较短的时间或瞬间对人眼造成的伤害,而“富蓝化”的照明对人的生理影响则是润物无声地且要经过数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会明显影响到人的司辰节律的。
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郝洛西以《用新思维推动半导体照明的创新应用》为题为大家讲述了她随着中国第29次南极科考队在南极进行半导体照明课题研究的经历与过程,对于南极恶劣气候和生存条件下LED照明进行创新应用的思考,其中,她颇为感慨地说到,发展LED植物照明对于南极科考队员而言,一方面可以吃到难得的蔬菜,另一方面满足科考队员对于那一点点视觉上的绿色需要。
北京空军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田燕以《半导体照明对皮肤的影响研究进展》为题介绍了荧光灯和LED灯具对人类皮肤的影响。她说到,人类皮肤从年轻到老化只有30%是由于内在的基因,剩下的都有外源性因素引起,其中很重要一部分就是光线的影响,大概占70%,严重的还可以引起皮肤癌。
通过实验,她指出荧光灯可以辐射小剂量UVA,而UVA反复多次照射可导致人体皮肤组织发生光老化,这种小剂量的UVA辐射和我们日常生活、工作环境密切相关,因此人工光源对皮肤的安全性值得引起高度关注。
此外,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副教授张善端还就《光源蓝光安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发表了演讲,杭州远方光电科学研究院总裁潘建跟以《理性看待LED光辐射安全(光生物安全)问题》,为大家介绍了光生物安全标准的研究背景以及标准化进程。
最后,大会以“普通照明用白光LED的蓝光对人眼真有伤害吗?”和“LED光照治疗”为题进行了主题讨论,与会人员积极发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主题讨论分别由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教授和空军总医院皮肤科医师田燕主持。
在LED蓝光危害的讨论中,虽然出现不同观点,但在探讨中大家达成了基本共识即:蓝光是白光的基本成分,与日光和传统光源一样,白光LED也含蓝光。适量的蓝光不仅为保证光源的显色性能所必需,还能对人的生理节律有调节作用。但为确保LED照明产品的光生物安全和照明质量,LED光源和照明系统必须符合国内外相关标准,并采用合理的光学设计,将出光面的表面亮度控制在合适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