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资讯 » 产业 » 正文

照明设计:看线条感的设计上演的“空间戏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0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浏览次数:34

灯具设计,用线代替立面,使其担负起外观、结构和使用三重功能的家具设计颇具“消解”意味 。

去除灯罩和灯台,只留下简洁的几何线条,意大利建筑师莎拉·伯纳第(Sara Bernardi)和安德烈·德·安特斯(Andrea D" Antrassi)联手设计的Con-Tradition系列落地灯,造型很简单,但在任何场合都能第一时间吸引眼球。“它的秘密在于线条。当所有不必要的部件被移除之后,人类的视线就会跟随着最基本的线条来观察照明的本质。”莎拉说,这一系列的落地灯完全是他们的无心之作。

照明设计一直是设计行业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因为制造成本相对低廉,小小的灵感火花会被设计师迫不及待地制作为成品,以至于后来的设计师在创意上几乎无缝插针。莎拉这样描述他们的设计过程:“我们决定为自己的展览设计落地灯时,一度摸不到方向。很多创意已经有人实践过。最后安德烈发了脾气,把原来的落地灯模型拆得只剩架子,结果发现效果反倒不错。”

Con-Tradition系列问世之后,在照明设计领域大受欢迎,逐渐成为一股不小的风潮。受此启发,不只是照明设计,这种风潮同样也蔓延到了诸如座椅、橱柜等其他设计领域。用线代替立面,只保留线条,使其同时担负起外观、结构和使用三重功能,近两年的巴黎、米兰家居展上,各大家具品牌纷纷携手明星设计师推出此类“消解”意味浓郁的设计。罗恩·格莱德(Ron Gilad)为Molteni & C创作的系列茶几、彼得·艾莫瑞斯-罗伯特(Peter Emrys-Roberts)操刀的Driade金属框架沙发、弗朗西斯科·罗塔(Francesco Rota)为Lema定制的Plain金属书架,无一不是线条设计的主题。它们的出现使人不由得发问:这是消解主义在21世纪大规模改头换面之后的一次粉墨登场吗?

尽管,“跟着线条走”的家具并不一定都会像Con-Tradition落地灯一样为所有人接受,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读此类设计本身具有的魅力。是时候换个角度来看待我们所居住的空间了。

空间戏法

“和传统落地灯相比,Con-Tradition让空间的分隔变得更加有趣。”身为同行的菲利普·尼格罗(Philippe Nigro),也是这款炙手可热的落地灯的粉丝之一。不过,也许是之前在装置艺术领域打拼多年,他对Con-Tradition的观察和认知,要比两位意大利建筑师更为敏感细腻。“简单的线条、清晰的轮廓,会制造出空间中虚与实的交错。看似简单的手法,却像是在空间中变了一个魔术。”用自己的方式解读Con-Tradition设计成功的奥秘之后,菲利普按捺不住再玩一把空间戏法的欲望。酷爱复古艺术的他,结合上世纪60年代欧普艺术中盛行的错视概念,打造出一款机巧的Nuage灯罩,也算是用设计回应了自己喜爱的作品。这款由五片不规则的镂空铁架单片组成的灯罩,可以单片使用,也可以以不同形式叠加起来,让光影穿透时形成不同的效果。“我喜欢灯罩,希望它能够回归灯具主体上去。灯罩上的每一根线条都可以引导光的方向。”在自己家中,菲利普把Nuage当成壁灯灯罩来使用,用他的话来说,挂在墙上的Nuage就像是身边一朵云彩。擅长在小处做文章的日本设计师也没缺席这场空间戏法。只不过,和个性稍显淳朴的欧美同类作品相比,他们玩的空间游戏被赋予了一层玄学意味,即使是初出茅庐的新人也不例外。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的“80后”设计师金内幸裕,最近制作了一批挂钟作品。用纯白钟盘搭配粉红色指针的挂钟,乍看之下是一款奶油卡通味道浓郁的作品。然而,细品之下,年轻设计师的手笔中深邃的部分就会逐渐显露出来。挂钟上分布的两种浓度的粉色几何线条,分别与时针和分针相连,虽然省去了普通挂钟的钟盘刻度,但是,这款挂钟在功能性上仍然完整。“滴答之间,指针移动,线条看上去也像在随之向前移动。”金内幸裕坦言,这款作品的灵感是他自病中得来——病卧晃神时,他随着时钟的声音睁开眼,看到眼前似乎有线条在随着这种节奏移动,而病愈之后,他反思这幕场景,觉得别有一番深意。“产生这种错觉,可能是因为生病耽误了工作,时间不够用让我焦虑。”金内幸裕说,虽然信息技术改变了很多东西的面目,原来呈现出连贯线性的图像、文字都可以成为随机的碎片。“人类唯一改变不了的,是线性的时间。它没有办法成为随需所取的碎片,它只会按照自己本来的节奏向前延伸。就像钟盘上的指针和线条,单纯到极致的事物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任何人、任何力量都无法按自己的意志去改变这种线性。”为了表达自己对时间的思考,金内幸裕将挂钟命名为“前进的线条”。

重力考验

延伸到了大件家具的设计领域,类似的设计技巧则被更大程度地丰富起来。“因为工艺无法实现设计初衷,设计师往往会选择妥协。原本的设计数易其稿之后,完全变成另外一副样子,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日本设计师佐藤大带领的Nedo设计团队,为意大利家具品牌Cappellini一手打造的Thin Black系列家具,在欧洲各大设计展览上收获不少赞誉,但它也是这支团队耗时最长的作品之一。

“设计稿很美,但制造出具有高强度承重力的线条座椅却很困难。”Thin Black和其他线条感作品一样夺人眼球,但熟悉Nedo一贯设计风格的人,对这款作品与众不同的极简风格应该不会感到惊讶。从表面上来看,Thin Black以黑色线条勾勒出的轮廓,是想要把平面的素描之美转换成立体美物,同时,不具备遮挡性的条线模糊了靠背和坐垫之间的前后关系。然而,佐藤大的这场空间游戏,玩得相当辛苦。这种纯线条构成的靠背椅到底能承受多大的重力,坐上去的人会感觉舒适惬意还是如坐针毡,设计还没有走上流水线之时,工艺师已经提出了很多质疑。“关键是寻找轻巧而合适的材料,此外,支撑点也不能选错。”用普通钢架制造会让Thin Black显得过于笨重,佐藤大认为这完全违背了他的设计初衷,而靠背和椅垫之间的比例,线条在何处弯折也要凭借设计师的经验来慢慢摸索。幸而,西方精巧纯熟的黑色熟铁拉丝工艺解决了佐藤大的问题,之后,他顺利找到了整个铁架之间合理的力矩结构,也打消了工艺师的疑虑。

为大品牌设计,虽然不必担心量产和销量的问题,但也会受到颇多牵制。相形之下,德国独立设计师艾娃·玛格烈(Eva Marguerre)的设计则拥有更大的实验空间。对迷恋包豪斯设计的艾娃来说,只有线条架构的家具显然别具魅力。“因为成本限制,我决定先做出几凳。等找到更多投资之后,我会把Nido系列延伸出去。”凭借职业本能探测到线条感设计即将掀起一股不小的风潮,艾娃早就开始着手准备她的Nido线条圆凳。由于没有人设下条条框框,她将目光投向了最新的玻璃纤维拉丝工艺。“圆凳的承重力要求要比其他坐具来得更高,我也不愿意重复其他设计师走过的路。”幸运的艾娃一开始就“押对了宝”,玻璃纤维拉丝的塑形能力,以及赋予成型作品的承重力都相当理想。在德国科隆家具展上首次亮相,穿着皮靴的艾娃在一排Nido圆凳上跳了一小段踢踏舞,小小圆凳岿然不动,其坚实程度和稳定性远超参展者的想象。为了表现自己实验成功的兴奋喜悦,艾娃选择令人躁动的红色作为Nido圆凳的主打色。这也是另一个无心插柳的故事,前卫的材料加上鲜艳的红色,现在,轻巧、便捷、引人注目的Nido已经成为众多欧美文艺青年在Loft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为「中国半导体照明网」网站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如未正确注明文章来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