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很多LED企业工业设计几乎为零,跟玩具组装厂没有区别。”故乡明科技创始人汤征宁已见识过不少他口中的“简单企业”,但对此他到今天还是十分不解。
低迷、重复、产能过剩,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是国内LED照明市场的真实写照。2010年从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回国前,汤征宁原本打算凭借手中的技术,开一家LED整灯企业。但在实践中他发现,资金、人脉的困难暂时无法克服;而国内企业“面目模糊”的LED工业设计水平,让他找到了自己创业的路径。
次年,他在佛山火炬创新创业园注册故乡明节能科技公司,在以元件技术吸引整灯企业买家的同时,这家公司更大的卖点是,为整灯企业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整体工业设计方案。甚至在面对有意进军LED的投资方时,故乡明还可以扮演一个新创企业孵化者的角色。
“外壳决定内核”的混乱现状
在汤征宁选择在佛山火炬创新创业园注册故乡明节能科技公司的2011年,LED照明行业在全国范围内已颓势初现。据某研调机构当时的统计,2011年LED晶片供给量高达1740亿颗,而晶片需求量仅1290亿颗,供过于求的比率高达35%。
坏消息不断冲刷着投资机构和大众的眼球。在非专业人士眼中,LED的科技外衣已经被剥去,似乎远远算不上“先进产业”,技术研发领域的探索空间不大。并不算高的行业门槛,让很多中小企业都能进入这一领域,这也印证着人们的观点。
但在汤征宁看来,事实远非如此。汤征宁大学本科读的是微电子专业,此后分别在比利时鲁汶大学和德国拜罗伊特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在德国,他所在研究所的科研项目获得了欧盟资助。虽然博士专业是半导体材料模拟,但他本人始终对LED倾注了不少心血,并掌握了核心专利技术。
“LED主流技术来自美国,但目前全世界95%的生产环节都已在中国,其他国家没有生产,也就没有研发的土壤。因此LED的发展瓶颈的最终解决,肯定要落在中国人自己身上。”汤征宁说。
虽然掌握了多项独特技术,但汤征宁在创业前还是谨慎考察了国内企业的生存状态。在浙江,一家企业令他印象深刻,这家企业总投入3000万元,对比国内平均水平,做到了质量可靠,单月产量达到一万台,但50个生产工人已经做到了极限。“单价低,如果不扩产,总利润太低;一旦扩产,工人和其他成本会大幅增长,利润无论如何都提升不起来。”
但是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提升产品售价和利润并不容易。相反,很多中小企业会从压缩成本的角度进行思考。
“外界可能想象不到,很多LED企业连灯罩外壳都不会自行设计。他们习惯从简单操作的角度选择元件。”汤征宁发现,不少企业整个产品的设计流程,是先确定灯的外观尺寸,找好廉价的灯具外壳后,再根据外壳的设计形式决定相应的内核设计方案,而不是由科学、合理的内核设计方案出发,如灯珠的类型、散热方式等等,去寻找相对应的灯具外壳。
“最终结果往往是,灯具外壳供应商实际上决定了LED的整体设计方案,能装进去、能发光,就达到投放市场的标准。”汤征宁说。
不止卖产品,亦做方案提供商
单独考量国内LED的技术进展,也并不乐观。“从2008年以来,国内市场主流技术的进步就很少。”汤征宁说。他认为,LED在电、光、热三个维度上都还有上升空间,例如有赖于新材料的使用等。
不过从整个行业角度而论,这种进步需要的不仅是某项突破性的科学发明,而是完整的工业设计上的进步,“就像iPhone相对于以往手机产品的差别。”
而故乡明本身并非整灯生产企业。在注册公司前,汤征宁向科技部门和业界展示的技术亮点,主要集中在LED驱动环节。驱动的作用,是把外部电能转化成适合LED发光体所能使用的电能。他表示,在LED产品的主要元件中,芯片技术已经较为成熟,而主要影响电源转换效率的驱动则是普遍性的技术瓶颈。
“小瓦数LED的驱动技术一直有难点,这涉及到效率和寿命等重要问题,我们的驱动技术已经可以在3瓦的LED中做到98%的转换率。而大瓦数如120瓦的转换率也达到90%,市面上的水平在75%,我们产品的寿命至少达到市面平均的3倍。”汤征宁说。
按照他的说法,使用故乡明技术的LED,有把握在3—4年的装修周期内不用换灯,“而市面上LED产品仅有10个月寿命的情况并不罕见。”
此外,汤征宁还特别关注扩光板的技术研发。“发光效果要做到不刺眼,又要有高透光率,扩光板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他说,德国拜耳希望介入这个市场,目前故乡明正在为拜耳提供该领域的技术咨询,共同推进相关研发。
在生意上门时,整灯企业常是为购买故乡明的驱动等配件而来,但汤征宁并不愿意简单出售,而是希望为买方定制整灯产品的设计方案,这才是故乡明真正独特的产品。“我们首先要与对方确定LED产品的验收标准,然后根据验收标准提供设计,例如发光管的连接方式,例如什么样的负载才是最合理的,散热结构怎样设计能把热源危害降到最低,最终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工业设计方案。”汤征宁说。
他介绍,作为技术咨询提供者,故乡明与上海一家企业合作,对方的产品已经在上海地铁中成功得到采用。
孵化新企业的尝试
事实上,汤征宁回国时最初的想法,是凭借手中的技术,开一家以优质LED整灯为产品的生产企业。但他发现,缺乏人脉和启动资金等实际困难很难克服。反而是在目睹佛山、中山以及长三角企业在设计、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后,他萌生了以核心专利为亮点,做“设计方案提供商”的想法。
目前他在国内还没有发现同类的企业。但提供设计方案,并不意味着故乡明在技术方面停止探索,他仍然希望获得技术进展,并依靠核心技术,在企业群体中形成设计生态,“最理想的目标,就是发展成一家像联发科的企业,不仅提供芯片,更提供整机解决方案,让众多生产企业能依靠这些方案生存发展。”
在LED行业,一款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就能撑起一家小而精的企业。因此汤征宁意识到,LED新创企业还有很大的开拓机会:低质低价的产品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由于大规模的成本和风险原因,很多大型企业已经处于危机边缘。相反,生产规模小但利润高的中高档产品生产企业并不困难,而且该领域仍缺少市场名牌,值得开拓。
在这个逻辑下,汤征宁的生意范畴,正从单一的产品方案,扩大到提供一家企业的创业方案,“投资方有资金、人脉,看好LED,故乡明可以接受委托,设计核心产品以及标准、建立各种制度,建成技术和管理团队,在企业可以正常生产后,我们就会撤出。”
目前故乡明已经有三家此类新创企业客户正在接洽,进展最快的一家在广州。汤征宁预计,一家企业的孵化周期在一年半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