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热映的电影《中国合伙人》引发无数共鸣,人们感动于“新梦想”三位创始人创业初期的肝胆相照,也扼腕于财富膨胀后三人“剪不断、理还乱”的利益纠葛。
事实上,这一幕也不断在风起云涌的资本市场上真实地上演着,曾经创造创业板最快上市“神话”的乾照光电便是其中的代表。随着近日公司三大创始股东终止“一致行动协议”,其间演绎的现实版“中国合伙人”,情节比电影版更跌宕曲折。
乾照光电目前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状态,这也是9家创业板公司共同面临的局面。有投资机构认为,公司“无主”潜存着股东间股权争夺甚至被举牌的风险,应引起公司管理层警惕,公司股权结构安排的得与失更值得反思。
如今一致行动同盟瓦解
11月下旬的厦门,盛夏的热气还未散尽。在翔安区一座刚落成不久的高楼里,乾照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电明一脸严肃地凭窗远眺,思绪万千。
如果时间倒退三年,乾照光电上市钟声敲响的那一刻,邓电明一定没有想到,以他为核心的管理团队一路苦心打拼出的“创富”神话,在三年时间里会滑落到有些不堪的境地。
三年前的8月12日,乾照光电成功登陆创业板,发行价高达45元/股,公司7个创始股东的财富一夜间均膨胀至数亿元,创业初成的喜悦让公司前三大核心创始股东邓电明、王维勇和王向武约定,通过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来共同行使对于公司的实际控制,成为外界所共称的乾照光电“三驾马车”。更值得一提的是,三人中两人以同等股权并列第一大股东,董事长和总经理甚至拿同样的薪酬,一派“共进退,肝胆相照”的气势。
如今,一切时过境迁。乾照光电上市后业绩暂别过去的高增长,公司股价一路跌至十元以下,期间大非解禁后更是接连遭遇减持套现。更雪上加霜的是,昔日的“一致行动同盟”以11月6日公司发布的一则公告宣告瓦解。公告称,上述一致行动协议于8月12日到期后,经三大股东协商无果,决定不再续签,公司目前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这样的局面一度让曾经看多乾照光电的众多投资者十分不解,人们不禁要问:无实际控制人会影响公司稳定,三大股东为何说不签就不签了?公司这一路走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对此,公司董事长邓电明也是唏嘘不已,他说,乾照光电创业至今的经历,是段“有意思”的故事。
“两王”龃龉 王维勇被劝退
邓电明说,直到2008年初,乾照光电被PE大鳄红杉资本“相中”,并对公司增资1022万美元(时值人民币7167.29万元),加之公司业务已开始发力,公司“缺钱”的局面才得以有效缓解。从这时候起,公司创始团队的精力开始全面转向抓管理,推业绩。
那年1月的一天,一趟从加拿大飞抵的航班缓缓降落在厦门高崎机场,飞机上走出一个人,他便是乾照光电“三驾马车”之一的王维勇。他刚刚得知了公司正在运作上市的消息,因此,他决定回来积极参与公司管理。
这像极了《中国合伙人》中孟晓骏从美国回来加盟“新梦想”的场景。只是彼时激情满怀的王维勇也许并未意识到,他的此次回归让三位股东曾经一度的“蜜月期”开始逐渐降至冰点。
邓电明表示,创业艰难期大家都不分你我,为公司建设添砖加瓦,但进入到平稳发展期之后,此前掩盖的一系列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几个股东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发生微妙变化。
邓电明说,王维勇回归之后,乾照有限经股改更名为乾照光电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成功登陆创业板。当时,董事会决定的“三驾马车”的具体分工是:他任公司董事长,王向武任总经理,王维勇则以副总经理身份负责主抓公司采购和销售工作。王向武主攻技术研发,邓电明负责把研发成果进行商业化。
在邓电明看来,最初主抓采购和销售工作的时候,王维勇在管理理念上就表现出了与以王向武为代表的老“三安人”之间的大相径庭,“两王”之间的隔阂开始不断滋长。
对于个中细节,邓电明没有具体透露。但是,据一位此前从乾照光电离职的知情人士透露,王维勇主管采购工作期间,事无巨细都要一管到底,甚至包括每一笔采购经费的用途他都要一一过问。这让主管技术研发工作的王向武很是不爽,在王向武看来,他是技术权威,选购什么必要的技术设备,他自然最清楚,而王维勇不懂这些。
对于“两王”的矛盾,作为董事长的邓电明最初积极平衡,两方安抚。但随着两人隔阂越来越深,最后甚至发展到“水火不容”的境地。意识到局面难以平衡,邓电明说,有一天他找到王维勇,推心置腹地告诉他再这样下去,公司正常运营管理会受很大影响,因此劝他离开。“他是做小生意起家,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离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格格不入。出于对公司平稳发展的责任心,我不得不这么做。”邓电明说。
上述知情人士则表示,乾照光电一路走来,王维勇作为并列第一大股东对公司的发展成长其实也抱有很强的责任心,尽管有些工作方式不太妥当,但相信任何人的初衷都是为公司好。“当初倾囊为公司解决资金瓶颈的时候,王维勇和其妻子周易旗下公司的资产都一点点被掏空了,即便只是出于投资回报考虑,这种贡献也是值得尊敬的。”他说。
在乾照光电成功上市的“光环”渐渐褪去之后,公司无论是业绩还是二级市场表现均开始走下坡路。尽管其中成因众多,但不能忽视的是,公司管理层及股东间的龃龉,对于这一局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除“三驾马车”隔阂不断加深之外,其他早期股东红杉资本、叶孙义和郑顺炎也在2011年到2012年部分股份解禁期间开始选择“用脚”投票,借股价高位大幅减持股份,如今持股均降至5%以下。创始股东之一的叶孙义2012年更是在套现数亿元后辞去公司副总经理兼董秘职务,据称已转战PE界。中国证券报记者联系到红杉资本中国区基金合伙人周逵,相比于当初入股乾照光电的高调,他现在表示没有什么可说的。
如今的局面是,乾照光电2013年前三季度业绩延续去年全年的同比下滑态势,公司股价更是由45元的上市发行价跌至目前的不足10元。公司管理层面,王维勇于10月25日辞任公司副总经理,“出走”加拿大居住。目前,王维勇与早前辞职的叶孙义还在公司保留着董事头衔。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表面上,邓电明和王维勇尽管关系始终保持密切,但可能也并非铁板一块。“否则,为什么两位股东不能选择续签一致行动协议,继续维持对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地位?”他反问道。
邓电明坚称能当好“船长”
乾照光电目前无实际控制人的局面,一度引发投资者的诸多联想,例如:随着一致行动关系解除,几大股东可能会大幅减持公司股权,或者“无主”局面下潜存股东之间控制权争夺,甚至被外来者“举牌”、“收购”,等等。
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A股有76家公司处于“无主”状态,其中创业板就有9家。尽管各自情况不尽相同,但这可能会引来敌意收购导致控股权不稳定,或者因主要股东意见分歧而延缓决策效率,进而影响到公司经营,远的如锦州港、九龙山案例,近的也有新宁物流前两大股东“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轮番减持闹剧。
但邓电明再三强调:一个公司的经营稳定并不取决于有无实际控制人,更多的是管理层对于公司决策的实际把控能力。就目前的乾照光电来讲,公司各方面都健康有序,所谓的风险无从谈起。
尽管如此,不得不提的是,一直以来,上市公司董事会决议在股东大会上“折戟”的案例时有发生。在与乾照光电新办公地相隔不远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厦门三维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由于部分股东反对,其股东大会今年7月就否决了其董事会精心谋划的收购北京洛卡环保技术90%股权的决议。
邓电明也反思道,如果当初公司的股权安排不这么分散,而是作为董事长的他保持一定的控股地位,现在局面可能就更能把控。“董事会层面的决策能力,公司目前的高管层能协调一致,但到股东大会,尤其是一些重大事项例如重组、并购,可能会费一些周折。”他说。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合伙制架构的上市公司来说,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至少应保持在50%以上,且股权结构按照奇数原则安排,这样才能维持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稳定,特别是对于乾照光电这样成立时间并不长且处于成长期的新兴产业类公司更应如此。
邓电明表示,目前乾照光电的股权结构有历史成因,也包含他当时作为带头人的一种理想化的设想。“家族式企业那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其弊端我深有了解,这也并非我想要的。”
乾照光电董秘林晓辉则补充道,创业板公司一直以来“三高”的问题十分突出,其中潜存的隐忧不容小觑。如果乾照光电当初发行价不那么高,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股东连续高位减持套现,连累公司股价一路下行的后果。
“目前的乾照光电,就像一艘在海上航行的大船,大家不要太多在意谁是船东,而应在船长的统一指挥下共同乘风破浪。我有信心继续当好乾照光电的‘船长’。”邓电明意味深长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