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将至,LED打假正当时。LED照明虽然头顶高科技光环,但却屡屡传出LED产品质量问题不过关,而备受消费者诟病,以至于我们没有享受到节能环保的实惠,却饱尝了劣质产品所带来的苦楚。质次价低的产品已经严重影响了LED在市场中的声誉,成为LED灯具推广普及的拦路虎。小编在这里简单整理了一下LED领域暴露的产品质量等问题,旨在提醒企业,要想赢得消费者的认可,还需要在产品质量上多下功夫。
315调查:LED企业“质量门”频现
今年又逢315,相信很多人还对去年的315晚会记忆犹新,其在LED领域并无大问题披露,但LED行业企业不能因此而存侥幸心态。针对下面的暴露出的问题,企业及行业都要认真对待,重视起来。
1、国家质检总局:LED照明产品不合格率达20%
2014年春节前夕,号称环保与品质兼具的LED灯可谓麻烦重重。在有关节能灯可能有辐射的讨论声还未消除时,又曝出飞利浦、德力西等著名品牌的LED照明产品登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黑榜的丑闻,一时间把LED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由此也引起了对LED灯节能效果的更多质疑。
1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2013年LED照明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结果,Mikia明凯照明、DELIXI、北光、和谐光电、Unilumin、PHILIPS、HOYOL等品牌产品上不合格名单。
据了解,质检总局本次共抽查了北京、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四川10个省、直辖市82家企业生产的108批次LED照明产品,产品范围包括LED筒灯和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主要依据GB 7000.1-2007《灯具 第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和GB 24906-2010《普通照明用50 V以上自镇流LED灯 安全要求》等标准要求,分别对结构、外部接线和内部接线、防触电保护、耐久性试验、耐热、耐火、标志、互换性、机械强度、电源端子骚扰电压、辐射电磁骚扰、谐波电流等项目进行了检验。
受检的82个品牌的108批次样品中,有21家企业生产的22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不合格率达20%。不合格项目涉及标志(安全)、电源端子骚扰电压、辐射电磁骚扰、互换性、外部接线和内部接线(外部接线截面积)、机械强度、耐热等。 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飞利浦和德力西两大著名品牌赫然出现在质量黑榜中,不合格原因是互换性未达国家标准要求。
2、成都去年LED灯具监测不合格结果
四川省成都市工商局2013年4季度对成都市锦江、青羊、成华、温江、崇州的部分电器综合市场、灯具专业市场及商场销售的灯及灯具进行了质量监测。结果显示,惠州雷士、欧特朗、旭阳照明、豆点之光、钜豪、雷烁等标称品牌商品上不合格名单。
工商部门表示,已责令经营者将不合格商品下柜,对经销不合格商品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同时,要求经营者进行整改,经整改复查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
3、国产LED灯再陷“质量门” 加拿大实施召回
近日,加拿大卫生部、Canadian Tire公司联合宣布对中国产迷你LED节日装饰灯实施自愿性召回。
此次被召回的产品名称是迷你LED节日装饰灯,产品型号为LED-18-QY3-100/4-W-S17,生产编码为151-0781。2013年9月~2013年11月在加拿大Canadian Tire公司销售。
此次被召回的产品在加拿大销售数量约为875个。召回原因为,LED灯泡的金属触片有质量缺陷,存在安全隐患。
4、LED照明工程也频遭投诉
虽然过去的一年,国内LED公共照明市场发展如火如荼,但不容忽视的是,各LED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产品良莠不齐以及质量隐患等问题亦是层出不穷。
在近两年全国各地已施工完毕的LED工程照明改造项目中,不少LED路灯改造项目出现过质量问题。如南昌八一大道、浙江金华市婺城新城区金沙街、东莞莞城街道等多地的LED路灯改造工程均因瞎灯事故而频遭投诉。
2013年曾引发业界广泛关注的山西20亿元行政村街道LED路灯亮化工程,不少中标LED企业纷纷表示成本过高,利润太低,而选择成本较低的南方企业代做,还有某些企业中标后甚至选择退标。
问题分析:标准缺失,认证混乱
综合以上事件可以看出,LED灯具频现质量问题主要责任自然在于企业,企业及生产制造厂商对产品质量管控缺失,或有意对中标产品进行偷工减料。但一个常被忽视的现象是,某些地方政府在招标时,一方面要求投标企业的LED路灯产品必须保证高质量、高性能等要求,但在评标时却又把价格压得相当低,导致供应商或生产厂家根本难以赚取相当利润。同时,行业标准缺失及检测认证较为混乱,也导致企业在对产品质量标准上有点“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1、标准众多 该依哪个为准?
近些年,我国从国家到地方都对半导体照明标准化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各级单位标准制修订工作进展较快,我国半导体照明与LED标准已基本覆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对于这些标准的颁布,业内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已发布的这些国标、行标仅适用于传统照明产品,LED照明产品不适用,基于这种指导思想,得出了从LED电源到LED照明产品,都未有一套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体系。质监局对LED的监督也只是根据常规应用指标,而拿不出依据来评判哪个好,哪个差,但是LED的节能效果是明显的,如果作为装饰灯,LED比节能灯节能60%至80%,照明场合节能40%至50%。但LED的光衰(光亮度衰减)也是明显的。
国际上许多标准化组织都制定了各类标准,体现了充分重视标准化的局面,但其中有些标准、规范出现重复和矛盾的问题,特别是某些应用受传统行业影响和标准技术接口的束缚以及存在技术上的盲区而造成标准不科学的问题。
标准本应该具有惟一性,但是LED行业却出现了多个标准和体系,企业对标准并不热衷使用,当前LED照明产品组件大多以非标准化的形态存在。标准缺失导致产品设计无据可依,产品技术形态混乱导致上下游配套难,阻碍了产品的大规模应用和产业发展。
2、质量成疑 检测威慑应发力
自2013年9月1日起,所有进入欧盟市场的LED照明产品必须符合欧盟新的能效标准,才能加贴CE标签。新指令的实施致使检测认证规则也出现了新的变化。面对新的指令要求,如何才能有效快捷通过相关测试认证?众多LED企业表现出了诸多困惑,而更让业界困惑的是众多国内及国际知名检测认证机构对新的ErP能效指令的理解及测试方式也各不相同,相当混乱,乱象丛生,令LED产品出口企业不知如何选择。
标准之乱严重影响到了消费者准确判断一项产品的质量好坏,让消费者在挑选LED灯具时十分犹豫和犯难。然而,性能如此优异的LED灯具,消费者的认可度并不高。为何好产品无法界定、价格波动让消费者在挑选LED灯具时十分犹豫和犯难。
专家指出,虽然LED的广泛使用会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但目前来讲,市场上的产品良莠不齐,市场不规范。对消费者来说,面对众多参差不齐的产品,购买时除了比较价格外,通常心里都会存在疑虑和选购误区,让消费者对LED照明产品望而却步。
业内人士分析称,造成目前局面,标准不是唯一的原因,重要的还有检测并没有做到及时到位、质量检测的震慑力还没有发挥作用。第一次LED照明产品抽查出现不合格产品是很正常的,关键是监督抽查过后,应该如何处置不合格产品,需要有一个惩罚机制来进行引导,才能让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都提上去。
应对策略:新国标将实施 ELI认证符合产业发展特性
面对LED行业暴露出的“质量门”、标准缺失、检测认证混乱等问题,我们一方面要要求企业要提高产品品质,杜绝劣质产品进入市场。同时,我们国家应尽快制定符合LED产业发展质量标准,将成熟的产品认证模式及检测机构进行普及推广。
1、新国标即将实施 LED灯具质量有把关
1月初,新制订的《嵌入式LED灯具性能要求》等国家标准发布,预计将于今年10月份实施。据悉,该标准是我国出台的第一个LED灯具性能的国家标准。
《嵌入式LED灯具性能要求》明确要求各灯具生产厂家严格按照符合人类生产生活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规定从事灯具的研发和生产,这对于当前的灯饰照明行业起到了积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同时对LED灯具产业的制造、评价和应用将起到重要的导向和指导意义。
该标准的问世对于当前的灯饰照明行业起到了积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不过,在众多呈现乱象的标准现象之下,新标准对于市场的规范作用的大小仍需拭目以待。
2、ELI认证模式适合产业发展特性
为了尽快改善半导体照明市场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共同打造政府采购与消费者市场选择的信心标签,以此支撑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进一步促进半导体照明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由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与方圆标志认证集团产品有限公司联合推出ELI(EfficientLightingInitiative)全球高效照明产品认证,该认证是以中国为主导运作的国际性照明产品能效质量认证项目,旨在突破区域的限制,达到推广优质高效照明产品,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据了解,ELI认证模式分为产品检验(ELI认可的实验室测试报告或进行产品抽样检测)、现场检查(对企业设计能力、产品质量保证能力、一致性进行检查)、获证后监督等三个部分。目前,LED筒灯、反射型自镇流LED灯、LED路灯/隧道灯、自镇流非定向LED灯、装饰照明用LED灯等已经通过了LED高效照明产品认证,后续将陆续开发LED模组、接口、控制装置、电源等认证项目。
ELI技术规范是根据公开透明原则,广泛征求意见后形成的;ELI提供自愿性认证技术规范/标准,定位20%产品能满足规范/标准的要求;标准的制修订邀请采购商、生产商等参与;ELI并非提供最低标准。
与国内其他认证相比,ELI认证的特点是产品质量认证,除了采用国家和行业已有标准外,ELI认证还将积极采用联盟联系产业界制定的联盟标准,此外,还通过及时更新来反映技术发展与市场应用需求,适用性更好。因此,从实用和适用两个层面,ELI认证都十分适合LED照明自身的发展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