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能源部(DOE)针对早期固态照明在市场应用的情况发布报告,总结了早期在推广应用中的经验,并针对不足提出了应对措施。很好很犀利,现在都流行45°切入,好吧,小编带大家来45°解读一下。戳入↘
DOE在报告中首先结合CFL市场推广中得到的经验提出:1. 国家级的协调合作是新照明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2. 同时要建立相应的标准和检测体系;3. 在效果最明显的领域进行应用; 4. 并要做出快速的反应解决相关的问题,比如和传统灯具的互换性问题、调光问题等。
根据报告,美国前期的推广应用中分别在显色性、电子和光度测量、光源光通量维持率测试、光源长期流明维持率的预测方面建立了标准和检测体系,并且通过合作建立产品最低性能要求,推行长期标准项目与质保。
其实业内人都知道,CFL在美国市场的推广并不理想,在过去6年里,大部分美国人仍然在土豪一样得热衷于白炽灯的使用。通过6年的市场推广,CFL让人失望得只取得了不到0.1%市场渗透率(壕哥的国度!)。这也反应出美国民众对于节能环保的普遍意识程度不高,政府推动力度不足,基于美国长期以来的大国能源政策,人均GHG排放量高居不下(中国的人均排放量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然而CFL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大力推广,据CSA Research数据表明,CFL在国内照明市场渗透率达到惊人的40%左右。这与中国政府的有力推动、工业转型快、民众接受快是密不可分的(三呼万岁!)。因此对于中国CFL推广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就更值得我们学习总结,使得LED照明产品的推广能够少走弯路,更能取得成效。
于此同时,在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期间,美国否认发达国家应该为其在工业化进程中累积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埋单”,反而要求中国采取更大力度的减排目标,可见意图在短时间内转变美国民众节能减排意识,仅靠政府宣传、政策补贴、财政重心偏移等弱势推广手段,是不太可能实现的,想要等到民众顿悟?你想多了。美国这种土豪都不敢轻易为全球环保“埋单”,可见节能环保产品的推广是多么困难,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为此才有了EISA法案的通过,并确立了从法制上强制淘汰白炽灯等低能效照明产品,使LED照明产品的推广赶上了好时机。干啥都需要好时机啊!
该报告显示,目前美国的LED照明渗透率刚刚超过4%,正在快速发展,其市场应用中的问题和经验教训是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项目来进行的。其中包括:
CALiPER 测试和探索研究;
LED Lighting Facts 验证的性能数据;
GATEWAY 示范演示项目;
多年研发计划进程;
定期更新的市场研究和技术路线图工作;
DOE年度座谈会及一些主要产业活动;
同其他单位大范围合作,包括制造商、照明设计者、零售商、建筑物拥有者、地方政府以及能效机构或项目。
看起来很犀利,其实这些东西咱们也有。CSA Research也做了这些相关方面的整理工作,在中国国内,对于LED照明产业,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测试体系和相关示范推广项目,其中包括:
CCC产品质量认证
CQC半导体照明产品性能认证
LED-ELI高效照明产品认证;
“十城万盏” 半导体照明试点示范应用工程;
《半导体照明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
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CHINASSL)及相关年度会议;
多部委领导,结合地方政府、生产商、销售渠道及其他组织机构共同协作。
通过各方共同努力,2013年LED照明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已达到8.9%(CSA Research数据)。鼓掌@撒花!
该DOE报告就早期LED照明推广应用共总结了12个方面的问题和经验:
一、在LED照明产业发展初期,严密的测试要求是控制制造商夸大产品性能的必要手段,但是后来却使得测试成本过高。
报告认为过高的测试成本提高了产品价格,减慢了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从而减缓了LED照明产品被市场接收的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节能成效。由于LED采用的标准和测试手段与传统照明产品不同,涉及指标复杂。随着LED技术高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等待测试进入市场的产品很多。过高的测试成本给厂商带来很大压力,阻碍了产品进入市场的进程。针对这一情况,DOE提出在确保减少的测试要求不会导致性能测试的不准确或夸大前提下,通过制定产品系列化家族化政策,简化测试程序,降低企业测试总体成本。
万金油一样的“初级阶段”,是的,我们LED照明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现阶段中国国内的测试体系并不完善,很多环节依然欠缺。据CSA Research调研结果显示,由于目前LED照明产品销售仍以工程使用为主,零售市场完全没有打开,现有的测试体系并不能对照明终端产品形成有效的约束力,力不从心啊!这些测试结果报告,并不为广大民众所了解,甚至看到。作为未来中国市场的主力发展空间,家具市场用户对于产品性能说明会有更系统、更详细、更直观的要求,很多时候要求有图有真相的!随着产品市场打开,产品快速多样化,巨额测试成本也必然会进入产品成本,提高产品价格,从某些层面降低产品竞争力。针对很有可能发生的这种情况,标准化组织和相关测试机构可以借鉴美国同行的经验,早一步规划测试的合理简化,而生产商也可以提前考虑产品的家族化、系列化,从而降低测试成本。
二、虽然LED照明产品有长寿命承诺,但是没有关于寿命和可靠性的评估标准。
报告认为这个问题让用户购买LED照明产品时会感到困惑,寿命和可靠性的不稳定阻碍了LED照明市场的拓展,尤其是一些对成本很在意的领域。LED照明产品寿命不稳定性虽然不是影响LED照明产品推广的主要因素,但却产生了明显的不确定性。报告指出目前美国有关寿命的标准(如L70)只是关于光照量方面的,并不涉及色移、LED驱动设备及附件寿命。评估LED照明产品可靠性应当包括LED光源、驱动、光学器件及其他附件。对此,报告认为随着标准化的推进,目前这种寿命和可靠性的不稳定性正在缓慢稳定的减少中,同时标准设计者也正在开发新的测试方法与测试器具。DOE同时还建议减少相近产品的寿命和可靠性的多变复杂性,以推动LED产品市场使用率;厂商可以寻求财政支持来推行面向主要应用市场领域的长期质保(通常10年),从而有效克服这种不稳定性,使用户信任相应的产品、厂家以及技术。不过在考虑寿命与质保的相互关系时,应考虑到厂商的承受能力。
我们CSA Research也在观察国内的LED照明市场,目前还是以商业照明、工业照明和公共照明为主。针对不同的照明应用领域,产品研发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商业照明领域,某些商家需要定期进行重复装修以保持一定的客户吸引力,就怕你不来,来了你别走,一阵金光晃晕你先。对于这些产品使用者,超长产品寿命也许并不是首要考虑因素,更多考虑的是价格成本问题。LED照明产品寿命期内的不稳定性,很多是因为厂家一味追求超长寿命,导致产品其他性能指标稳定性跟不上光照指标稳定性。当然对于产品寿命要求高的其他照明领域,例如政府公共照明项目(看官A:难道是传说中不怕兜里没有人民币,就怕没有好灯具的群体?),稳定性是需要得到不断提高的。国内厂家在制定产品质保指标过程中,也应根据自身条件,提前考虑产品稳定性的各方面特征参数,包括(色移、LED照明产品驱动设备及附件的寿命)。
更多解析,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