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内地发展规模最大的台资企业,真明丽在去年及至今年初经历了一番折腾。业绩下滑,困局待解,真明丽这家资深的台资企业从2013年前的风光无限到被内地上市企业清华同方拟斥资9亿元收购,变化之大实在令人唏嘘。
再看看台企在内地的发展,近年来内地本土封装厂商发展迅速,已经取代了台湾厂商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台湾LED封装厂商表现较低迷,据了解,2013年台湾厂商中国区总营收为6.38亿美元,年减率1%,而市场占有率则由2012年的11%下降至9%。不仅仅封装,芯片也是如此,台湾厂商受到内地本土厂商的挤压,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如何提升产品竞争力成为台企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台资企业近来年在内地发展发生了哪些变化?跟内地本土厂商竞争又有怎样的优、劣势呢?
历程:台资企业“上岸”有波折
台资企业在内地发展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但台资企业在内地发展LED却是21世纪初的事情。2002年,台湾商人曾金穗博士带着他的半导体芯片项目进驻扬州经济开发区,成立了华夏光电公司。台资企业的进驻,使内地逐步了解到LED将为照明领域带来一次革命,也是这个时候,内地LED行业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如今,90%以上有实力的台湾LED企业都对内地市场进行了大大小小的开发,设办事处或建设生产基地的企业数量庞大。
21世纪以来,两岸LED企业的合作越来越频繁,合作方式更是各式各样,投资建厂、合资项目、共建研发中心、开设两岸论坛、研讨标准等都是目前两岸合作的主要方式。而到内地投资的台企基本上都是LED芯片厂和封装厂。
带着项目在内地成立公司,在内地投资建厂,或早年到内地创业后转型做LED的台商数量并不少,但创业成功者少。发展至今,在内地土生土长的台资企业除真明丽一人说得上名号,其余台资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在LED和照明行业叫不出什么名号。因此,在媒体报道中,业界人士常常看到的是某台企到内地投资建厂或项目,宣传台企本身的非常少。
但随着内地台资企业龙头真明丽走下坡,内地LED企业愈发强大,台资企业的生存现状已发生变化,目前台资企业在内地的投资环境和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原因:降低成本和挖掘市场
LED台资企业选择投资内地主要有以下五大因素:
①市场庞大,贴近市场和客户,是台湾LED企业转战内地的主要原因。据了解,2013年中国LED封装市场规模为72亿美元,年成长20%(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中国是LED封装和应用产品生产大国,内地市场足够大,中国内地已经成为全球LED厂商角逐的主要市场。
②内地LED照明渗透率快速提升,内地LED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前景美好。2013年中国LED行业总产值达2638亿元,同比增长28%(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其中,LED上游外延芯片、中游封装、下游应用产值分别为84亿元、473亿元、20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19%、31%。
③内地政策利好,产业环境吸引台企。早年,内地各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本土企业和台湾企业进驻,制定了多项利好政策和优惠政策,如:2009年两岸签署LED照明产业搭桥计划,促成多家两岸企业洽商;2011年福建省光电行业协会和台湾LED路灯产业联盟共同发布《道路照明用功率发光二极管》和《大功率LED路灯》两个互认标准,部分解决了两岸共同标准的难题,台企可在福建直接投产;2012年福建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台资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④台湾LED起步早,具备技术优势和产能优势。台湾LED产业起步早,产业供应链、技术和设计理念、管理效率等方面都很先进,进入国际市场较早,因此台湾光电产业发达,比较成熟,而内地的起步较晚,大部分LED厂商规模不大。
晶元光电、璨圆等台企在LED中上游均具备了技术优势和产能优势:在技术方面,虽落后于科锐、欧司朗和日亚化,但在LED业界仍居领先地位,大部分内地LED中上游难以匹敌;在产能方面,虽然近两年内地LED厂家一直在扩产,但在2010年以前,内地厂家的规模太小,产品质量和性价比并不占优势,在2010年,瑞丰光电规模可能只有亿光的二十分之一,当然,现在已经不是那么一回事了,上述两大优势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削弱。
⑤台湾LED厂多为代工,投资内地可降低成本。背光市场的需求下滑,台湾LED厂商纷纷将目标转向照明应用,即使是台湾LED龙头企业,也纷纷以ODM、OEM的方式代工一线国际照明厂商产品。不管是哪里的代工厂,产品利润都不会很高,为了降低成本和扩大产能,众多台企就在内地投资建厂。
投资方式:不是圈地就是合资获取订单
台资企业投资内地市场主要有三种方式:
①到内地创业,在内地建LED厂或后来转型做LED,如真明丽。台商在市场渠道和工程项目上缺乏资源,这批企业大多只把照明或LED领域当做公司项目,主打照明或LED的台资企业屈指可数。即使从事照明或LED相关行业的台资企业偏好于电子行业,如灯珠、变压器、驱动等电子元器件。
②台湾大中型LED企业直接到内地投资建厂或建立子公司。近几年台企来内地建厂的有:2007年,晶元光电全额投资成立晶宇光电(厦门)有限公司;2009年,台湾综艺天王吴宗宪阿尔发光子科技进入大陆市场;2010年,鼎元光电扩大LED生产设备,斥资30亿元落户福州;2011年,新世纪光电在昆山建工厂;2013年,新世代投资5亿建产业基地落户泉州等。
③为获取订单,台湾大中型LED企业联合外商或与内地企业合资设厂或策略持股、业务往来。目前的合作关系分别有:晶元光电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CEC集团、日本丰田合成、台达电、亿光合作,璨圆与瑞轩、LG、东贝、日本三井合作,新世纪与杭州士兰、中国普天集团合作,鼎元、华上分别与投资当地的单位合作等。
此外,两岸合作还出现了内地企业走进台湾的大事件:2013年璨圆光电释股给竞争对手三安光电,成为台湾第一家引进内地资本的LED厂。
现状:LED台企在走下坡路
毫无疑问,台湾LED芯片厂和封装厂在内地具有不算低的市场份额,但内地LED芯片厂商和封装厂商的技术和产能规模得以迅速提高,LED台企原来的优势正逐年削弱,受到内地本土厂商挤压的现象非常凸显。除了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LED芯片龙头厂晶元光电、LED封装龙头亿光等台湾龙头企业尚且乐观外,其他LED台厂都不容乐观,其困境体现出以下特征:
①市场占有率下降。目前,LED台企的日子相当难熬,特别是封装领域。在内地封装厂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台企表现低迷。据了解,2013年中国LED封装市场规模为72亿美元,其中,内地封装厂市场占有率约63%,占据首位;台湾以外的国际大厂拿下不少照明厂商的订单,市场占有率为28%;而台企则从2012年的11%下滑到9%。台湾厂商除了亿光和宏齐之外,其他厂商在中国的营收均出现下滑。国际大厂占了专利池的便宜,内地厂商占了天时地利人和,可想而知,台企在内地的发展将会越来越艰难。
一位LED台企的经销商就抱怨道:“四年前,我开始代理一家台企的产品,刚开始销售额确实挺好,但从2012年开始,市场越来越难做,业务开展困难,不仅台企的销售额在下降,我们经销商的销售额也在下降。”
②行业争相扩产,台企技术优势和产能优势正在逐渐消融。目前内地已经有超过20家蓝宝石基板供应商,数千家LED封装厂。通过过政府补贴MOCVD购置,以三安光电为首的LED上游厂商极大地扩建LED磊晶/晶粒产能。台企要想保持竞争力,台企就必须持续扩产,而且必须在内地扩产,这样才能生产出符合“本土化”标准的产品。
在LED上游领域,两岸在技术上的时间差正在缩短,过去内地LED企业比台企技术晚了一年以上,但由于许多台企技术人才被高薪聘请到内地企业,如今两岸技术差距已经缩短至半年甚至三个月,广东德力光电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监叶国光如是说。
③下游应用基本无优势。在LED下游应用领域,台企在内地基本上没有优势,不管是产品性价比还是市场渠道资源。但近几年好几家台企都通过建立自主品牌,或与内地厂商成立合资公司,发展LED应用市场。如,2010年,晶元光电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CEC集团在厦门成立合资公司,主要经营LED背光源、LED照明共两大应用产品。2013年,亿光在内地成立亿光照明管理(上海)公司,并以自有品牌产品抢攻中国照明市场。
④人才外流问题严重。四年前三安光电挖走晶元光电员工的“108好汉”事件尚且令人记忆犹新,发展至今,内地企业挖角台企人才的数量只增不减,实际上,从上游磊晶厂、中游封装厂到下游照明模组厂都有员工被内地企业挖角。在内地企业实施海外征才“万人计划”,不惜重金借用海外人才的时候,台湾科技业却实施员工分红费用化、按股票市价向股东课税等措施,“低薪制”成了留才的致命伤。
变化:从沿海到内陆,从生产到市场
生存环境在恶化,台企在内地市场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①在地理位置上,台企在内地建厂越来越分散,逐渐从福建、广东等沿海区域向中西部核心城市或者东南亚转移,向成本更低、物流交通便捷的地方转移。过去,东莞、苏州、厦门、福州、泉州等地针对台商出台了一些列招商优惠举措,经济也较发达,因此台企偏好这些沿海城市。但随着沿海制造业加速向内地转移,沿海城市成本上升,台企建厂布局不再局限于沿海城市,而把目光转向了内陆城市。
据记者透露,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开始往重庆、武汉、郑州等内地城市转移,重庆更是由于笔电产业的打造,吸引了英达、富士康等大量台资企业入渝,一跃成为内地最大的台资企业聚集地和西部最大的照明产业基地。台企进入的内地城市越来越分散了,不在局限于沿海,分布越来越广,向中西部核心城市或者亚洲周边国家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但目前台企仍以沿海城市为主。晶电在常州、山东、厦门、广州等地都有设厂,亿光在厦门、上海设厂,新世纪则以昆山为据点,璨圆立足扬州,隆达在苏州,鼎元在福州。
②在发展模式上,台企从生产型的投资建厂发展为市场渠道布局。过去,LED照明尚未在内地市场普及,LED台企定位中高端,内地市场有限,台商来内地投资,主要是建厂,把内地视为生产基地,而不是市场,台企的市场主要为台湾、北美和欧盟等地。
记者冉茂胜表示,随着成本下降,近几年台湾照明企业开始进入内地市场,以前内地LED照明的消费能力有限,但现在内地消费能力足够强大,台湾LED产业链整合得也差不多了,性价比越来越高,台企如今也有信心进入内地渠道市场了。
③营销模式发生改变。台企一贯以OEM、ODM等代工模式为主,在国际舞台上缺乏自主品牌,在内地一般以总代的销售代理制度,缺乏自主品牌意识。但亿光的横空出世,打破了LED台企无品牌的僵局,台企营销模式的变化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亿光。亿光建立自主品牌“EVERLIGHT”、“Zenaro”进军LED照明市场,在2013年掀起价格战、渠道战,占领内地终端渠道。但至今,有能力做出改变的台企只有亿光。
在电商渠道上,台企一般都是官网、阿里巴巴,渠道建设可谓“寒酸”。
综上所述,LED台企在内地的表现并未尽得人意,发展前景不是十分明朗,但这并不意味着台企就要跟内地企业搞价格战。市场本就有高中低端不同的消费群体,若台企为了跟内地企业一较长短,获得内地市场转而生产较为低端的产品,是不可行的。只有坚持中高端路线,台企才不会一败涂地,并且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