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传出某LED公司躲债举家跑路凭空消失的新闻事件,难道又是一年跑路季大片要上映了吗?一LED企业老板面对行业目前严峻形势毫不讳言地说,LED越来越难做了,对这个行业的信心真的需要勇气去维持,乐观地向前走,期冀有一天能看到照明行业的蓝海。另一行业人士坦白道,现在卖灯哪能赚到多少钱,大多都是薄利多销。
抱团整合只为保命?
几乎从2011年开始,LED行业就开始酝酿资本整合热潮,LED产业链整合近年来呈加速态势。如2013年初,德豪润达在美国、欧洲分别拿下惠而浦、AEG两个品牌的使用权之后又收购了雷士照明,一夜之间完成了上、中、下游的垂直整合。同年7月, TCL集团、瑞丰光电与台湾璨圆光电的全资子公司裕星企业将共同斥资2亿元,成立名为“华瑞光电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国内资本整合是国内LED企业完成资本输出、整合国际市场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抱团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尤为关键,特别是那些缺资金、缺核心技术、缺渠道和缺乏品牌影响力的中小企业,有的企业依然生存并开始茁壮成长,而有的却面临解散倒闭。企业发展有很多种出路,对于许多缺技术、缺规模、缺资金、缺渠道,根基不稳的中小企业而言,摸着石头过河有时不如借用“巨人”的肩膀,会在发展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同时也是企业活命的因素。
现在有很多企业不断吐槽行业乱象丛生甚至生意没法正常做,企业生存岌岌可危。某家专做外销的LED企业老板说,目前LED行业市场根本不是在做产品、做品质,在展会上就能看出企业的实力与生命指数有多高。一个灯泡竟然明码标价出0.99元,30w的球泡2.08元等低价产品在光亚展等大展会上随处可见,这么触目惊心的价格实则在破坏市场标准,也不讶异为什么6月光亚展过后许多小企业跑路了。
面对LED企业生存难问题,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GSC)主任、广东省半导体光源产业协会副会长眭世荣认为,LED企业将会面临3大挑战:第一,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第二,代工企业仍然较多,两头在外,产品附加值不高;第三,缺乏市场渠道;而最大困难是增收不增利。
企业必须重视顶层设计,尤其是技术路线图
广东省新兴产业战略发展研究院(GES)博士李文玉提出2014年第一季度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有:
一,需求供应两旺,LED行业景气度上行。受益于国内外禁白方案的持续发酵以及低碳经济和绿色城市规划的出台,照明产品替换潮提前到来的同时节能环保产品亦成为绿色建筑的首选,LED照明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生产供给方面,1季度众多LED企业订单饱满,产能利用率提高,后期基于对市场爆发的乐观预期,多家企业将新增产能计划提上日程,产能扩张成为上中游企业近期目标。下游照明市场持续的爆发性增长,带动中、上游的产能释放,行业整体景气指数上行。
二,重点领域产品出口快速增长,LED行业淡季不淡。1季度,全省出口LED相关产品共计178.38亿元,同比增长40.97%。
三,重点上市公司营收全面增长,增收不增利状况依然持续。1季度,广东15家重点LED上市企业营业收入全面增长,平均增长率为18.21%,但从统计数据上看,盈利指标仍然偏弱,15家企业净利润合计1.39亿元,同比下降32.64%。
尽管如此,李文玉表示新兴产业技术、市场更新快,标准不容易建立;以及市场需求不足,产业发展模式不成熟。因此,为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重视顶层设计,尤其是技术路线图的设计;选好突破点,注重“两端突破”;最后要抓好标准、专利等公共平台服务。
补贴难持久,渠道和人才是关键
另外,自LED照明之火冉冉升起到现在的市场饱和及产能过剩,政府补贴一直充当着企业发展中的重要角色。像三安光电、德豪润达等上市公司每一年每一季度都会对外公布政府补贴金额。一照明企业向记者透露,参展也能申请政府补贴50%。一个行业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必然是助一臂之力,但是也有行业人士提出疑问:很多企业依靠着补贴养成了依赖性也造成了暗角,像广东省科技厅近年来多位高管连环因涉嫌腐败受贿落马就是一个警醒的例子。
我国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还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产品附加值不高。苏州某一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凭做外销的经验再回到国内拓展外销市场,应用公式全不同,反而是要“重头开始”。因为内销客户大多不重视技术反而在合作中屡屡杀价,要么就是不懂技术。
至于国内LED行业缺乏人才的问题,LED企业是靠“抢”还是“养”?因此,企业应把近期和远期目标相结合,把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在不远的将来缓解企业的人才饥渴。像在光亚展期间,木林森就与复旦光源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