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技术发展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产品的市场推广也由举步维艰到普遍为广大用户所熟知。看看2013年各大调研机构公布的LED照明产品的销量统计,虽然各家的数据有所差异,但我们会发现销量排在前面的基本上都是LED灯管、球泡灯、射灯和筒灯类产品。
同时, 2010年起陆续出台的一系列LED照明产品的行标和国标,在产品外观形态和接口方面更加严格的要求与我们之前熟悉的白炽灯泡、烛泡、射灯、荧光灯管和筒灯类产品十分神似,而且在很多方面,比如出光方式上也更多的是参考原来的光源和灯具而制订。
也许对很多一直做传统照明的企业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似乎只是换了发光体而已,其他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对很多从LED光源开始做照明的企业而言,其中滋味应该不是很好受:经过多年的各种创新设计、功能研发,却发现很多创意产品叫好不叫座。
尤其在LED通用照明市场快速崛起后,就更加困惑了:转了一圈,怎么似乎又回到了传统照明的套路,LED光源发光特性和原来的很多光源先天不同,为什么还要做成原来的样子?LED照明产品何时才能全面超越传统照明,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外观和创新应用?
说到这里,我们且看看2013年底LED照明产品的分布比例,LED灯管、球泡、射灯和筒灯加起来占到75%左右(来自CSA Research统计数据),大部分集中在商业照明产品上。现在国内已经开始逐步禁止白炽灯生产销售,而从有关方面得到的消息,国家将很快停止对节能灯的补贴,转而开始推广LED灯,这一系列的政策将大幅度提升LED在普通家庭的应用比例。而家用LED照明产品中,球泡灯、射灯和天花筒灯类占了大部分,也就预示着替代型LED产品还是会继续唱主角。
此外,做工程照明的企业都知道,有特色的LED工程产品大多是定制开发,投入巨大,可重复利用的少,企业规模很难做大,质量保证也很难,所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客制化的产品会长期存在,但不是市场的主流。
其实,站在客户和市场的角度很容易理解这个现象,作为普通用户和广大照明设计师群体,应用产品的主要原则就是熟悉、成熟、有据可依以及良好的性价比。LED作为一种新型光源的各种优势毋容置疑,但五花八门的产品形态、参差不齐的产品质量、成千上万家的生产企业,让广大使用者无所适从,难以选择,也更难有组织可以调和众口做出让大家都满意的全新标准,而沿用原有习惯的方式做一些优化升级更容易让大家适应和接受,所以更接近传统照明形态的替代型LED产品就快速发展起来了。
虽说类似球泡灯和射灯类的LED产品因为体积限制,做较大功率替换时技术难度很大,并不适用,但因为容易进行标准化,易沿用以前的照明形式,进行改造替换,无论是普通用户,还是照明设计人员,乃至标准制定者会因为风险最低而更愿意去追随这种脚步。
前有球泡灯、射灯和筒灯行业标准或国标出台,近期又会有面板灯、灯管等其他行标或国标推出,这种局面都进一步得到了强化。单从LED产业的规模发展来说,这种局面有利于LED产品的高速成长,但对于创新应用而言,却是一种制约和不利。
笔者这些年也和许多照明界的老专家都讨教过关于LED照明的看法,大多都认为LED不应该和现有照明光源的形式一样,道理很简单,照搬现有光源的模式,不能充分发挥LED光源的特点和优势。
笔者相信做过LED照明的人应该都探讨过这个话题,而且也肯定做过很多类似的尝试。可以说有这种突破的案例大多在一些有特色的照明工程案例里面,一些富有创造力的、敢于大胆尝试的照明设计师,敏感的捕捉到LED照明光源的一些独特优势,把它们和自己的一些创意灯具、创意空间结合起来,打造出许多美轮美奂的光色效果。可以说,这些应用近几年层出不穷,又似乎预示着LED超越传统照明的时代已经来临。
在LED的创新超越应用里面,光引擎是最有希望的创新概念。其最早由飞利浦等照明大厂成立的Zhaga联盟提出,到现在已经将近5年时间,其成员遍布全球,推出的多个Zhaga规范的光引擎是按照LED的特性去定义光机电热的接口规范,是真正意义上的LED光源。
但据多方了解,LED光引擎目前推行的效果并不理想,除了技术原因,更多的应该是市场接受度的原因。即使在国外,也是替代型产品大行其道,无论从国内的出口订单,还是飞利浦、欧司朗、松下等国际大厂目前主推的产品,都可以清晰的看出这一点。所以光引擎要被世人广泛接受,应该还会有很长的路要走。
LED的很多优势和特性,目前更多是以现有的替代型产品形态为载体,“润物细无声”的被嵌入进去,包括一些模块化的技术,各种各样的调光调色技术等都以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慢慢渗透进我们的照明应用中。而具有高度创新的光引擎技术,乃至后续高度集成电子化的LED照明应用技术,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发展演进,不断的扩大市场应用面,也许5年,10年,甚至会更长时间。
我们用了10年时间,才让替代型LED产品形成一种统一的标准规范,形成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机会。也许我们还将再用10年乃至更长时间,让全面创新应用的LED产品逐步为世界所接受,形成一种业界共识,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我们LED照明人要有耐心,边创新边发展,才有机会等到这一天的到来,才会迎来真正属于LED照明的全面超越创新应用的新时代。 (作者单位系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节选自第7期《半导体照明》杂志)
详情查阅:2014年第7期(总第53期) 订阅热线:010-82385280-612 转载请标注: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半导体照明》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