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诺奖物理学奖给人的感觉是高端大气、不明觉厉(前两届物理学奖颁给了量子物理学领域的两项研究),这次忽然来了个接地气的:你只要掏出手机,打开手电功能;或者路过杭州延安路,抬头看银泰门口的巨屏LED;再专业一点,如果你学苹果的广告,把苹果手机(4S以上)的Retina屏幕(就是视网膜屏幕,超清晰屏幕)放大放大,一直到看到无数个芝麻点儿(其中的LED灯)在闪烁工作,你就已经和今年的诺奖物理学奖同在了。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们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并因此带来新型的节能光源。
这是一场等灯诞生的历程:继油灯、白炽灯、日光灯之后,整整30年,三位科学家的研究和实践,为人类带来了照明效能高、寿命长、能制造出七色光的LED灯。
浙江大学物理系光学所的潘伯良教授将为我们解读,在能源紧缺的情况下,LED灯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蓝光LED被发明的短短20年里,它带来了怎样的一种全新白光生产方式。
为什么人类会进入LED时代
人类会进入LED时代,直接的原因就是电不够撒欢用啊。
看看LED灯如何PK掉前任灯种。
潘教授给我们算了一笔电力账:
按照每个电力输入单位(以瓦特计)带来的光通量(以流明计)看,白炽灯的发光效能比较低,只有16流明/瓦特,明显占着1瓦的电,发光亮度不够;
而日光灯的发光效率大约有70流明/瓦特,好像是高了不少,但是日光灯发光用到的化学物质里有汞,有毒害,同时还不稳定;
和之前的这些灯种相比,LED在节约地球资源上贡献太大了。像白光二极管发出的白光,最近的纪录是刚刚超过300流明/瓦特。关键是,它还非常稳定,寿命很长。LED的使用寿命可达10万小时——而白炽灯只可用1000小时,荧光灯可用10000小时——照明材料的消耗也节约下来了。
“LED的这些性能,决定了它可以做许多别的照明灯具没法办到的设备。”潘教授说,比如电视机屏幕的光照,达到这样的图像分辨率,需要成千上万的LED。
但如果换成发光效率只有1/4不到的日光灯,你就像躲进了暗黑屋,看到的屏幕很暗;如果换成日光灯管组合,要达到同样效果,你就需要比成千上万LED还要多四五倍的日光灯。
为什么要有蓝光LED
诺奖物理学奖刚刚揭晓的时候,有网友抱不平了:“发明蓝光二极管能得诺奖,那让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发明了第一个可见光二极管、红光二极管的GE公司两位先生情何以堪啊?”
潘教授说,其实这通抱屈还真是有科学BUG(漏洞)。蓝光在LED家族,是一位千载难逢的成员。所以最先发明的是红光LED,接着是绿光、黄光。
为什么一定要有蓝光LED呢?因为它是白光灯制造的关键。
“想象一下人长期处在迪斯科那种光怪陆离的色调环境中,眼睛、脏器、精神受不受得了?”潘教授这么一比方,我们就懂了白光的重要性了。
更何况现在大家看到的那么巨大尺幅的LED屏幕,基本上能表现出每一种颜色,没有蓝光来调和,哪里做得到?
但是在光谱中,相比红光、绿光,蓝光波长最短,而波长越短,半导体材料就越难发光。
当年中村修二开始试图找到蓝光LED的发光材料时,去参加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全世界就没几个人坐那儿讨论,基本上都是摇头否定。全世界,尤其是照明企业都在等灯等灯,一等就是30年。
赤崎勇和天野浩在名古屋大学取得了出色的研究成果后,当时还在日亚化工工作的中村修二(现为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在之后的实用化及高亮度化阶段,默默地做了15年。
为了节约经费,从设备到部件加工的整个过程均由中村一人完成。蓝光LED的开发最终取得成功,中村顺利启动了业务。
这个壮举,震惊了全世界。
在此之前,中村供职的日亚化工,是日本德岛颇为有名的公司。但是出名的既不是产品也不是科学家,而是这家公司有长达三周的夏季休假福利。而中村带来的“日亚效应”,让专业人士吃惊万分——实现如此壮举的,并非在该领域长期从事研究的海内外知名大学,也非大型电子厂商,而是一家地方城市的化学厂商。由此,日亚的称呼从“夏季休假的日亚”变成了“蓝光发光二极管的日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