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也正逐步摆脱“蓝光危害”的质疑,开启照明的规模市场。人们对LED照明正由对“安全”的质疑转移到“健康、舒适”的关注。什么样的照明才是健康的、舒适的?如何评价照明的健康舒适度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2014年11月8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SSLCHINA2014)分会“LED标准与检测峰会”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研究员蔡建奇做了《照明产品健康舒适度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基于短期和长期的数据和理论基础探索的视觉健康舒适度评价方法。
蔡建奇讲到,随着照明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光质量的要求已经从视观清晰生动、安全发展到现在对健康的要求。因人眼较现在的任何设备都更为复杂,使用光度学和色度学对光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无法镇守使还原人眼的观视状态。伴随技术的进步,包括光度学、色度学、视光学、眼科学、现代医学及生物医学的发展,出现了“视觉人因学”来有效评价光质量。
视觉人因学以提高产品健康属性为目标,采用人因健康设计,利用大样本的人因学测试数据,客观量化出产品对人的机能、感知的影响,从而有效指导产品的研发改进,与传统方法相比,对健康舒适度的评价指标皆可有效量化。
蔡建奇认为,光对健康的影响可分为对视觉功能的影响和对视觉认知的影响。对视觉能共的影响包括视觉疲劳、眼功能影响等,对视觉认知的影响即是对大脑的影响。
基于对视光学和主观认知的评价,蔡建奇先生提出评价光对人短期健康影响的评价指标之一:MAR指数。MAR指数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0-1级时,人眼不会有疲劳感;1-2级时有轻微的疲劳感;2-3.5级时有明显的视觉疲劳感,但还可忍受;3.5-4级时视觉疲劳感加强,并伴有一系列的不适症状;4-5级时,视觉疲劳感非常强烈,应立即停止在该光环境下的活动。测量MAR指数需要将视觉传递函数、人眼聚集比、人眼的屈光状态等众多指标通过神经网络的半大进行数据化,需要很大的样本量才能实现。蔡建奇先生介绍了对照明产品基于视光学的的评测方法流程,如下图所示。经过前期研究及大样本的测量,蔡建奇团队已构建完成对色温与显指、频闪、照度阈值等视觉评价模型。
蔡建奇先生提到,其团队已就这些研究成果向CSA和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ISA)提出标准提案,以期对照明产品的健康舒适度评价给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