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都用来做什么了?
一边是耗资百亿千亿大规模地从各国进口食物通过海路运输抵港,另一边则是放上闲置的高楼楼顶在严酷的冬天持续提供本地生产的蔬菜。
76000 美元起售,你就能成为一个专业的城市农夫,这是 2010 年由 Jon Friedman 和 Brad McNamara 在波士顿开始的一门新生意 —— Freight Farms。这两位一个读环境科学、一个读工业设计,还曾经一起开设过环境工程咨询公司,在一次楼顶温室建设项目中他们突然迸发出了使用集装箱的灵感,于是就有了 Freight Farms。
每一个集装箱里都是在营养液中垂直成排种植的植物, 最多可以达到 4500 株的高密度种植环境。集装箱中由电路控制的水泵、滴灌系统、LED光源、温控系统一应俱全,甚至还装备有 4G 热点,让农夫可以通过手机 app 来监控当前的生长状况、土壤酸性等一系列数据。
你的农场在楼上,你的农业在云上。
这不是向你步入老年的父母们推广阳台种菜的退休生活,Freight Farm 的使用者们不乏为餐厅的供货商,有负责批发的中间商和这些集装箱的所有者联络,让收获的食材抵达那些强调使用本土原料的餐厅。更大的客户甚至包括 Tasty Burger 汉堡连锁店和万豪旗下的万怡酒店。
集装箱保证了这些时蔬可以不顾外面的风霜雨雪健康成长,其稳定性也成为餐厅乐于选择它们的原因。在饱经大雪摧残的波士顿冬天,你至少能上楼去割一点新鲜的蔬菜拌碗沙拉吃。
因为其溶液培养的灵活性以及快速成长的特性,天台农夫们更可以根据餐厅的需要为其定制生产定量的食材——比如说正要过去的这个冬天,芥菜颇为受追捧,集装箱里也相应地增加了芥菜的种植量。
目前 Freight Farms 已经卖出了 25 个集装箱,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已经引起了投资者的兴趣。去年底他们得到了同样来自波士顿的星火资本(Spark Capital)接近四百万美元的投资。
我们总说哪里哪里的消费者重视本土出品,或者哪家哪家餐厅爱用本土食材,这些看似一阵风似的时髦背后,其实需要 Freight Farms 这样通过实际的技术和工程为本土食材保驾护航的企业们。一个又一个商业模式的不断试炼才能让一个风潮以更为可持续的方式存活下来并传播到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