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新中心“创”什么?
——来自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新闻调查 (三)
5月中旬,连续两天两条科技新闻引人关注:
百度公司称已在人工智能基准测试中取得全球最好的结果,他们的秘密武器超级计算机Minwa,将构建一个能够每秒进行7千万亿次计算的系统,成为全球性能最强大的10台超级计算机之一。
中国北斗产业化领军企业北斗星通发布全球首款全系统多核高精度导航定位芯片,率先在高精度领域采用55纳米低功耗工艺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志着我国卫星导航芯片迈入国际领先水平。
这两则新闻都发生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北京海淀区,是“中国硅谷”由全球科技创新“跟跑者”“同行者”向“领跑者”跨越交出的有分量的答卷。
开放式创新,在全球网络中点亮中国坐标
5月18日夜间,小米针对美国消费者的在线商店正式上线,除移动电源、Mi耳机、Mi Band健身追踪器外,还有可穿戴照相机、网络路由器、智能电视、空气净化器以及血压仪等产品。5月19日,该商店还出现在英国、德国以及法国。至此,小米国际化步伐又迈出关键一步。
5年前诞生于“中国硅谷”的小米,创业伊始就在全球招募“米粉”打造MIUI平台,依靠国际化生态战略,短短4年完成5轮融资,公司估值达到了450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未上市公司,中国创造的小米正快速获得国际认可。“要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创新的力量!”小米创始人雷军说。
联想,这个诞生于中关村核心区的民族IT品牌,也收获着“国际化”带来的成长。将“蓝色巨人”IBMPC、IBM X86服务器、“百年通信老店”摩托罗拉移动等国际品牌纳入麾下,通过连续的国际并购,全球配置资源,建立全球创新网络,联想2014年60%以上的收入来自海外。
“中关村核心区的创新资源和环境要与世界创新资源丰富的地区互联互通,协同创新。”海淀区代区长于军说,最近几年,海淀区政府协同中关村发展集团、清控科创、中关村股权投资协会等企业和机构,在美国、芬兰、英国、以色列等国家设立国际孵化器或创新中心。
继联想、百度、同方威视等中关村领军企业纷纷以研究院等形式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同时,亿赞普、四达时代、广联达等也成为后起之秀。
聚集国际创新高端资源,支持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打造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和全国创新网络的中枢,是中关村核心区坚持不懈的发展战略。依靠先行先试政策,他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建立企业走出去“一站式”服务平台iBridge,搭起了一座全球科技创新资源互联互通的交流平台,除线上无国界沟通外,线下通过该平台每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新创业者400多人次;在全国高新区中率先出台了促进企业国际化发展政策,至今支持了270多项国际合作项目;率先实施企业境外投资备案制,为企业“走出去”松绑、加快海外并购的步伐;开展外债宏观审慎管理外汇改革试点,为企业与全球低成本资金搭桥,拓宽融资渠道,扩充融资规模……
全球化视野、国际化理念,让中关村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跨国企业研发总部纷纷抢滩登陆,微软、IBM、Oracle等国际知名公司都在中关村设立了全球或亚太地区研发中心。而研发总部集聚的现象也带来资本、人才与技术的国际流动。到去年底,中关村核心区集聚了国内外技术转移机构近120家,其中包括中国—意大利技术转移中心、亚洲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国际机构,开拓欧盟、美国、韩国等国际渠道1000多条,服务企业2000多家,完成国际技术转移项目近200个。
“中关村海淀园这种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模式,无疑成为促进企业开放创新、与全球同步创新的有效手段,促进了中国创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美国IDG集团中国区副总裁朱东方在出席2015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时对记者如是说。
战略谋划,抢占新一轮科技创新制高点
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就能跑起来;自行车一转动,就可直接为手机充电;计算机“刷下脸”就可以开门迎宾、付款消费……刚刚闭幕的北京科博会上,来自中关村企业的智能化产品,让人们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智能时代智慧生活的热浪,以至于有人惊呼:未来,来了!
作为21世纪最为前沿的技术之一,人工智能正迎来新一轮创新发展期,智能化的浪潮向家居、可穿戴、汽车和制造等领域快速延伸,智能产品正成为下一个全球经济新增长点。今年3月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建议,设立国家层面的“中国大脑”计划,推动人工智能跨越发展。
引领智能时代,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硬件产业集群,在创新驱动和“互联网+”战略下,中关村核心区悄然开启了抢占新一轮科技创新制高点的提前布局。“对具有重大商业模式或技术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智能硬件项目通过政府股权投资方式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资金支持。”3月27日,中关村管委会和海淀区人民政府联合发布《中关村促进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支持政策》,29条措施从七个方面为智能硬件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扛起发展智能硬件产业的大旗,只是中关村核心区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的兴起、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爆发、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关村核心区一直站在产业发展的最前沿,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70%以上的龙头企业坐落于海淀。
“国家赋予北京市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作为首都功能的核心区、科技创新的核心区,海淀区承担着‘搭平台、聚人才、接任务、出成果’的使命,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我们责无旁贷。”海淀区副区长、中关村核心区管委会主任孟景伟说,“中关村核心区有基础、有条件,更有责任在智能硬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有更大的担当、更大的作为。”
源头创新,提升国际竞争话语权
在一个6厘米×6厘米的摩擦纳米发电机上通过踮脚产生的电就能够给一块手机电池充电,还可直接点亮约600盏LED灯。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中林院士及其团队的这项技术正为能源利用带来一场颠覆性的变革。
风、水、海浪、甚至身体晃动、手指触摸、雨滴下落、车轮转动、机器轰鸣等等都可以成为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动力源,两年取得70多项国际国内专利。目前该团队正在谋划利用海浪动能及纳米自驱动装置开发“蓝色能源”。这个技术一旦应用,在海面上产生的最大发电功率可以与三峡大坝媲美。
在“中国硅谷”中关村核心区,这样的源头创新成果不胜枚举。
近年来,中关村核心区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稳定保持在占全国20%以上,占北京地区的60%以上。开发了一批满足市场需求的紧缺技术和产品,掌握了一批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涌现出汉卡、汉字激光照排、超级计算机、非典和人用禽流感疫苗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
与此同时,标准创新成为中关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为国家赢得了国际领域的话语权。截至去年底,大唐电信、闪联、中星微等移动互联网企业主导创制了近70项国际标准和600项国家标准。通过标准制定,有的推广带动了千亿级规模的新产业、新市场,有的打破了国际巨头的技术垄断,有的规范和引导了新能源、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创新是中关村的灵魂。”中关村核心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长萍说,中关村核心区将继续致力于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逐步构建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式、充满生机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使中关村核心区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创新创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