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资讯 » 产业 » 新型显示 » OLED » 正文

液晶“进化”势头迅猛 OLED阵营“倒戈”量子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9-17 来源:南方都市报浏览次数:167
   就在OLED阵营囿于OLED良品率低寿命短之时,LE D已经奋起直追。目前,被誉为“液晶显示终极进化技术”的量子点技术已经成熟落地,并且与风靡全球的曲面技术全面打通。如果不是面向未来“画饼”而是着眼于现下,那么无论是在色域、显示效果、厚度等方面,还是与曲面技术的结合,量子点技术的表现已经全面超越O LE D技术。此外,与目前O LE D技术不成熟、阵营不稳定相比,量子点以技术成熟、国际化阵营稳定、性价比更高等优势坐拥更好的市场前景。据悉,量子点显示技术目前只掌握在中、美、韩、日等几个极少数企业和研发机构手中,但只有T C L、三星处于先发优势。而T C L多媒体已经发布了量子点曲面电视系列产品和量子点平面电视系列产品,率先打造出立体的量子点产品阵营。
 
  液晶突进“风头”超O LE D
 
  由于LED技术的快速进化,O LED本有的画面、柔性与超薄优势还没开始大放光彩就逐渐“消退”。
 
  业内观察人士指出,液晶“进化”的几个方向中,量子点显示技术与曲面技术正在成为行业的两大发展趋势。其中,量子点技术在色域、显示效果、厚度等方面与曲面技术结合的表现已经全面超越O LED显示技术。
 
  行业数据显示,传统液晶电视色域覆盖率一直只能做到72%N T SC左右,即使昂贵的O LE D也只有100%N T SC。而T C L将量子点和曲面技术打通之后,实现了超高色域覆盖率,打破了以往曲面电视在色域上的“天花板”。以量子点曲面电视H 8800为例,其色域覆盖率达到110%N T SC,呈现的颜色范围更丰富、更接近自然色。
 
  “所谓技术打通,绝不是简单把两种技术加在一起就能实现。”T CL多媒体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更好地攻克量子点技术在曲面屏幕上的落地难题,T CL在量子点显示技术的基础上,为曲面电视量身打造了量子点增强膜。他介绍,该技术通过T CL精湛的工艺,首次将量子点色彩增强材料和曲面显示屏进行精准匹配,并结合精准局域背光技术,实现更佳的成像画质,这也是行业打通量子点与曲面技术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
 
  量子点技术跟曲面技术全面打通后,量子点曲面电视的临场感效果毫不逊色于O L E D。仍然以量子点曲面电视H 8800为例,该产品已实现亮度均匀性提升13%以上;视野范围提升15%,3D效果增强2.8倍,对比度大幅提升44%-48%(55/65吋基准)等多项技术突破,不仅营造了身临其境的3D享受,而且画面更艳丽、明亮,实现曲面电视多维度、立体式的全新升级。
 
  通过屏幕厚度对比,量子点与O LED相比不落下风。如此看来,O LED电视的优势似乎只剩下了“自发光”这一点,但这是消费者所需要的吗?
 
  O LE D阵营“倒戈”量子点
 
  尽管O LE D被喻为下一代显示技术,但O LE D是个相当烧钱的领域,目前仍然存在良品率低、容易老化、寿命短、价格高昂等问题,市场前景未知。这意味着,站队的企业用巨大投入换来的是不成熟的工艺与低迷的销量。投入大、产出小,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任谁都不愿意干。
 
  再加上液晶“进化”势头依旧迅猛,令众多原本看好O LED前景的厂商纷纷倒戈,就连一向态度积极的三星,也在去年底传出停止O LED电视的研发工作的消息。
 
  与之相反,量子点显示技术成熟,节能性更好,性价比远胜O LE D,市场认可度高。因而,量子点技术已形成国际化阵营。即便是重仓O LE D显示技术的LG也没有拒绝量子点技术,并已在今年陆续发布了多款量子点电视产品。
 
  电视老大、老哥的“倒戈”,令量子点电视市场前景不证自明。据悉,量子点显示技术目前只掌握在中、美、韩、日等几个极少数企业和研发机构手中,但只有T C L、三星处于先发优势。今年上半年,T C L多媒体发布了量子点曲面电视新品—T V +量子点曲面电视H 8800,与前期发布的H 9700量子点平面电视结合,率先打造出丰富立体的量子点产品阵营。
 
  业内人士指出,T C L量子点电视全产品阵营的成型,也将极大地影响全球彩电显示产业的格局,促使产业重心向中国转移,加速全球显示技术行业的洗牌和革命。文/李秋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为「中国半导体照明网」网站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如未正确注明文章来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