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访谈 » 企业精英 » 正文

大峡谷光电:越域共赢的拓荒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9-18 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作者:芦丽浏览次数:2219
  有人说,在这个巨变的时代,照明行业需要有更多“胆大妄为的搅局者”来突破思想的疆域,开启照明行业的全新模式,打造更多的“越域”成果。
 
  近期,照明与媒体建筑的结合悄然进入业界的视线,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6月,大峡谷照明系统集团与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媒体建筑学会(MAIC)发布会”充分诠释了照明与媒体建筑领域的最新合作成果,讲述了媒体建筑的应用发展和远景,让业内人士为之欣喜。
 
  的确,互联网时代,建筑本应是重要的载体之一,而媒体建筑、设计与LED照明本就应该拥有良性的互动及更广泛的合作,给人不同的视觉新体验。
 
  这次“越域”尝试迅速吸引了众多照明界的同仁,同时也纷纷提出了各种疑问,什么是媒体建筑?照明与媒体建筑如何结合,会实现怎样的艺术效果?作为照明企业该如何更好的“越域”,打造更多的照明成果……带着这些问题,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上海大峡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峡谷光电”)董事长张家瑞先生。

上海大峡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家瑞
  走进“大峡谷”
 
  大峡谷光电,2002年在上海注册成立,长期专业从事LED应用产品和相关控制系统软硬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系统集成,坚持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专业服务,为广告传媒、建筑亮化、酒店商业照明、居家照明、舞美设计、光环境艺术等行业提供全方位的LED应用解决方案。
 
  目前,大峡谷光电在全球范围已拥有超过1500个成功案例,产品覆盖户外景观照明灯具,室内LED智能照明灯具以及先进的LED控制器和智能照明系统。
 
  打开大峡谷光电的网页,一张张各地标志性建筑的夜景图极为打眼,炫丽、多姿、艺术、唯美……各种形容词在记者脑海频频闪现,仿佛不经意间已置身各地,欣赏着一个个灯光妆点下的彩色地标,流连忘返。
 
  这就是大峡谷光电成立十三年来的佳作,而这些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灯光设计创意也正源自大峡谷光电十三年来的不懈努力和“凝聚、创新、分享”的企业文化。
 
  张家瑞告诉记者,大峡谷光电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凝聚、创新、分享”的企业文化,不断提升StrongLED(其LED应用产品品牌)照明系统的核心竞争力,为颠覆照明的定义以及人们对光的感受而积极努力,坚持不懈的用光的非凡魅力改变着每个城市,让城市越夜越美丽。
 
  “可以说,大峡谷光电一直处于设计开发LED照明系统与解决方案的尖端,全方位满足世界各地客户的不同需求。在这风风雨雨的十三年间,我们经历了很多,也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张家瑞娓娓道来。
 
  张家瑞说,他来自台湾,1990年开始在上海做贸易,LED灯的问世让他洞察到了其未来发展潜力和商机,因而当LED灯问世不久,他便有意引入,并成立了大峡谷光电。如今,大峡谷光电在张家瑞的带领下蒸蒸日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从2003年,大峡谷光电率先将LED光源应用于招牌、标识和立体发光字,推出LED广告光源模组;到2010年,在苏州吴江汾湖高新区设立LED应用产品研发和生产基地;再到2013年,实现1.2亿元的销售业绩;以及明年即将成为第一家在吴江生根、在台湾上市的企业。“一路走来,困难虽多,但我要用我全身心的爱去开拓我生命中的这项事业,我们要给城市夜景做最酷炫的光。”张家瑞的自信与干劲让人钦佩。
 
  正如张家瑞所言,作为一个领先全球的品牌照明系统与解决方案供应商,大峡谷光电正在将蕴含美丽和细腻的巧思与城市灯光艺术完美结合,“点亮着城市,也照亮着你的心。”
 
  媒体建筑初体验
 
  智能化与节能是当今照明产业的发展趋势,人文与科技的结合正在突破传统思维,不断革新光的内涵与体验,媒体建筑就是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
 
  何谓媒体建筑?据了解,媒体建筑是一个新兴的领域。狭义的媒体建筑概念就是媒体与建筑的结合,以媒体为建筑,以建筑为媒体。广义的媒体建筑涉及到应用了新媒体的建筑工程、建筑技术、建筑材料,以及城市建筑、建筑艺术从具象到抽象的所有层面。
 
  媒体建筑生成于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交集之中,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体,融合了建筑学、传播学、公共艺术、城市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半导体照明技术、互联网技术、交互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科学等众多领域和学科。
 
  媒体建筑出现不过十余年,如今,正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改变着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观念。同时,媒体建筑的发展正在引发产业链及设计决策过程的转变,催生新的产业,演变为一个重要的趋势,给21世纪建筑与城市建设的带来了真正的挑战与机遇。
 
  张家瑞又一次看到了LED照明与媒体建筑相结合的发展契机和潜力,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打起”了媒体建筑的“主意”,并且“动作”不断。
 
  4月17日,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大峡谷(苏州)媒体建筑艺术产学研实习基地”正式揭牌。6月9日,中国媒体建筑学会(MAIC)、中央美术学院大峡谷(苏州)媒体建筑艺术产学研实习基地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
 
  专家们纷纷表示,希望中国媒体建筑学会可以积极活动,发挥更大的作用。“媒体建筑学科要与国内外顶尖艺术设计机构及互联网、半导体照明等高科技研究机构合作,整合国内外‘学研产’资源,以保持媒体建筑学科在人才培养及专业领域的引领作用。”一位专家表示。
 
  “未来,我们会借助基地培养人才和挖掘人才,这对于我们未来的产品创新和艺术创新都将有非常大的帮助。”张家瑞如是说,“半导体照明的应用创意是无止境的,但只要有人才,我们就会有机会朝着未来应用发展的方向前行。而基地的建立不仅为我们储备人才、挖掘人才,让企业拥有更多创新智慧,打造成艺术与科学融合的高端平台提供了先决条件,还充分发挥了‘学研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为学生创造了理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习机会,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据了解,在大峡谷光电主推产品中,一款非常富有艺术气息的3D媒体互动墙就是借助基地这个平台上产生的。“这个原创就是中央美院的学生,他们创作之后,通过我们的优化与控制系统软件的结合,最终实现了设计的落地。”张家瑞告诉记者,这款产品在今年光亚展期间非常受欢迎,吸引了很多观众咨询和洽谈。
 
  可以看到,如今,媒体建筑正颠覆传统的空间艺术观念,以真实的城市为舞台,创造全新的城市空间媒体艺术和公共艺术,使作品的互动性、参与性、公共性、社会性、复杂性和影响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大峡谷光电正在LED媒体建筑这个舞台上施展着自己的才华,成为未来吸睛的亮点。
 
  再闯国际市场
 
  在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将眼光投向海外是企业寻求新增长点的重要路径,更是在日益残酷的同质化竞争中赢得差异化优势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对LED照明企业更为如此。一直以来,开拓国际市场成为众多LED照明企业的美好愿景和奋斗目标。
 
  然而,是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国外发展?“国际市场具体其特殊性,国内企业切记不要盲人进入。”张家瑞说,“之所以给同行如此建议,是因为大峡谷光电曾有过一次失败的国际拓展经历。”
 
  据张家瑞介绍,早在2005年,大峡谷光电就成立过国际贸易部,并迅速开始了“国际之战”,但没想到那是一场“滑铁卢式的战役”,让大峡谷光电蒙受了巨大损失。
 
  “那是一段很艰苦的路。当时,LED在国外虽然已经取得了技术上的进步,但很多人对LED概念并不清晰,这其中包括很多‘老外’,他们对LED的想法也同国内消费者一样,还处在比较传统的范畴,并不完全接受,再加上每个国家的环境和要求各不相同,售后服务方面也远不及国内便捷和快速,致使我们在国外的所有项目在启动两三年后都惨遭滑铁卢。”张家瑞回忆着那段艰辛的经历,“而当时我们能做的只有放弃打拼了两三年的国外市场,把全部精力转移至国内,待到时机成熟之后,再重新整装旗鼓进攻国际。”
 
  也许正是这次失败,让大峡谷光电积累了丰富海外拓展的经验,在国内深耕了近十年后, 2013年决定再闯国际市场。“近几年,我们看到了LED产业的变化,技术发展飞速、产品也趋于稳定和标准化,于是萌生了再度成立了国贸部门拓展国际业务的想法。”张家瑞表示。
 
  随着大峡谷光电商标和品牌重塑发展战略进程的加快,2014年,凭借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成功案例的积累,大峡谷光电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和效率,优化客户服务及产品质量,结合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及研发DNA,加速了渗透国际LED照明系统市场的步伐。
 
  大峡谷光电这次又会采取怎样的竞争策略呢?张家瑞告诉记者,针对国外市场的特殊性,大峡谷光电主要采取自主品牌和ODM及OEM并行的海外拓展策略,争取做到在增加营收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后续我们还会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力争走出一条差异化的国际路线。”张家瑞信心满满的对记者表示。
 
  那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到底有哪些不同?国内企业又该如何介入呢?在张家瑞看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最大不同就是观念的不同。首先,国外对产品的要求与验证比较细心和专注,从来料检查,到工厂管理、生产、制成等每个环节都非常专注,而且品质验证体系也相当健全,整个过程均要求精细、过硬的品管。而相对于国外,国内更讲究速度,在流程上的细致程度会欠缺一些。其次,国外更注重产品品质,而国内往往会将价格放在考量的首位。
 
  对此,张家瑞也表示,当前,很多外行业由于看到LED行业的表象而迅速进入,在这一阶段LED产业更需要创新和跨界的融合,而不应只局限于价格取胜之上,因为唯有将产品放在首位才能捍卫国际竞争地位,才能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的确,在当今各行各业被“互联网+”冲击着的时代,未来似乎充满了更多的危机与想象,而服务升级、价值整合、平台融合将会成为传统行业的全新突破口,因此LED照明企业唯有通过与各方的“越域”,借力多方能量,才能实现破局共赢,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为「中国半导体照明网」网站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如未正确注明文章来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