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资讯 » 产业 » 正文

机遇与挑战/亚洲照明设计论坛2015圆满落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22 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浏览次数:198
   机遇与挑战/亚洲照明设计论坛2015圆满落幕
 
  主题:机遇与挑战
 
  时间:2015年10月19-20日
 
  地点: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A/C座二层国际会议中心
 
  主办:亚洲照明设计师协会(ALDA)、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承办:《照明设计》杂志中文版
 
  学术支持:国际照明设计师协会(IALD)、中国照明学会(CIES)
 
  总策划:张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但公众的审美水平却在逐年提高;照明设计数字化趋势给设计师创造了更多可能,但对于它的争议从未停止;所以,我们不妨暂时停下脚步,静下心来聆听一下大咖都说了些啥!
  2015年10月20日,由亚洲照明设计师协会(ALDA)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国际照明设计师协会(IALD)和中国照明学会学术支持,《照明设计》杂志(PLDChina)承办的第六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圆满落幕。各国设计大腕、相关领域专家、研究学者共计400余人聚首第六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携手共创了一场顶级盛会。能够引发如此多业内同仁的关注是论坛的幸事,更是照明设计未来的幸事。当论坛的脚步渐行渐远,会后引发的议论与思考仍在继续。满满两天的知识养分还需慢慢消化,小编先摘录论坛中各位大咖的金句,与您一同分享。
 
  3位重量级嘉宾致辞
  庄惟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院长,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兼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建筑环境本身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创作,它给城市带来的视觉影响和空间上的影响,乃至心里和经济上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没有专注大众的审美取向,没有专注一个场所的精神发展,设计有可能带来的是一场视觉的灾难。
  詹庆旋:亚洲照明设计师协会(ALDA)发起人、名誉理事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照明设计》主编
 
  2014年三位日本人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2015年又被联合国命名为国际“光之年”,国内照明设计师的作品也逐渐被国际认可,这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机遇;不过如何提高我们的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防止光污染,仍是我们急需解决的挑战。
  郑康和:建国大学艺术文化学院设计系教授,亚洲照明设计师协会(ALDA)理事长
 
  亚洲悠久的历史,为照明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元素。ALDF是以亚洲为基础的设计论坛,我们要以此为基础,团结起来,向世界展示我们亚洲照明设计的活力与风采。
 
  论坛总策划发言
  张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照明设计》副主编
 
  本次论坛是第六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我们通过提前一年的系列“和声访谈”准备,与权威大师沟通,与年轻设计师交流,最终确定了论坛的四个主题,并希望通过中国照明实践主体演讲内容强调中国本土照明实践的重要性。
[pagebreak]
 
  12场主题演讲
  周鍊:美国BPI照明设计事务所合伙人、亚洲照明设计师协会(ALDA)名誉理事长
 
  《照明设计师的可替代性与不可替代性》
 
  照明设计师是不能被商业模式代替的,照明设计师是不能被法规代替的,照明设计师的个人的设计认知是不能替代的。虽然照明设计行业是一个为了创造有人文品质光环境的盈利商业行为,但我们要保护及维持商业道德。
  面出薰:Lighting Planners Association Inc.负责人
 
  《建筑照明设计趋势》
 
  过去的20年里,大家都喜欢非常明亮的灯光设计,直到2010年左右,我们因要面临节约能源、提高能效的原因,灯光设计方面也有了明显改观,在设计当中更多的融入了阴影的设计理念。建筑照明设计通过操纵光影将城市和建筑的吸引力提升到至极。
  内原智史:Uchihara Creative Lighting Design 总裁
 
  《LED技术带给照明设计的变化》
 
  LED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我们得以从注重设计的整体化以及空间属性方面有更多的考虑。我们开始从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考虑设计,LED技术是我们思考这些的基础。我们该怎么与它对话,怎么与它交往,或者说我们该怎么样应用它,是一个需要不断挖掘的课题。
  郑美:EONSLD总裁
 
  《数字化情感》
 
  目前设计非常重视人的情感因素,那么如何将人的情感通过照明真实的表达出来?我们通过控制器,通过编程实现节能和颜色的变换,利用数码数字化的LED,把数字化的数据、管理程序和一些概念性的东西以及故事、情节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最终传达的是人的情感因素。
  林大为:月河灯光设计公司负责人
 
  《High or low-数码建筑灯光的反思》
 
  人的感受是最重要的,并不是技术改变最重要,想法改变最重要。数码建筑灯光是趋势,究竟是设备科技、表现效果重要;还是内容、设计理念重要?这是灯光设计专业,都要仔细思考与反思的课题。
  近田玲子:近田玲子照明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自然感觉上的数字化》
 
  日本金沢城里面一个叫玉泉院丸庭园的庭院,在设计的时候我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考虑:首先明确空间的历史感;其次是挖掘空间的个性,根据每个空间的不同功能属性进行相应的设计;最后是打造一个视觉化的心理满足感。大家会看到两个以“春”和“樱花”为主题的设计视屏,我们希望用我们的设计让每一个来此的人用眼睛得到心灵的满足感。
  关永权:关永权照明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亚洲照明设计师协会(ALDA)副理事长
 
  《我能称得上是一位灯光设计师吗》
 
  什么叫成功的灯光设计项目呢?从我多年的从业经验来说,我认为灯光不一定很复杂,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具备以下因素:感染力,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细致的艺术作品,层次丰富的灯光构图,可以完全掌握所有灯光的效果,能唤起使用者的情感,能增强室内的空间感,提升室内价值。
  Sarvdeep basur:principal lighting designer of Lucent Worldwide
 
  《照明控制和设计质量》
 
  灯具的技术越来越先进,节能对于我们照明设计而言已经不是难事。我们需要更注重灯光的质量。灯光的品质是灯光设计的艺术。就像艺术一样,照明设计也无法被取代。情感的体现、灯具的光学原理和品质以及设计预算会决定灯光的品质。灯光设计的品质是主观的,必须要考虑到人性的因素。
  郑康和:建国大学艺术文化学院设计系教授
 
  《光的变奏》
 
  我认为照明设计工作,就是灯光照明加ING,ING就是有意图的控制灯光。如何把模拟和数字的信息相互互换、兼容,然后在照明上有效的展现出来,这个是关键的部分。借鉴人体大脑,将智能化的MCU、智能型的芯片等组建成一个照明器具,我叫它智能化的照明平台模块。我们可以尝试把艺术性的感性的因素与这些硬件部分结合起来。
  黄引达:万达商业规划研究院总照明师
 
  《设计管控》
 
  我的从业经历让我认识到管理和管控是很重要的。管控反馈到照明设计整个过程中,是控制效果、控制成本、控制时间结点计划。我觉得一个照明设计师面临的不光是一个创意的过程,创意如何实现,可能里面更加要加重和加深的是你的管理能力。
  徐甜甜: DnA Design and Architecture建筑设计事务所北京负责人
 
  《自然。光》
 
  在一个自然的场景里,光不一定是主导,光也许是一个过渡;光不是目的,光应是一个过程,通过光的设计反应,建筑里面可以表现出自然的其他元素的参与,从而最终表现出一个自然的场景。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把自然的元素,自然的氛围放到我们的空间中。
  董功:直向建筑事务所创始人
 
  《自然光的设计实践》
 
  光实际上是可以让一个固化的静止的空间,或者是一个物质化的空间,向一个精神层面的情绪和气氛转化的一个重要的元素。照明设计绝对不是简单的为了效果出发,而是要从功能的角度满足照明的需求,但同时由于自然光的特质,建筑师是有机会把功能性照明提升到一个塑造情绪和氛围层面上的。
 
  特邀演讲
  张利: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世界建筑》主编
 
  《2022年冬奥会申办的部分情况》
 
  冬奥场馆设计的原则越来越明确:赛后赛时同样重要,某些场馆甚至更重视赛后的利用;所有雪上项目的场馆今后将成为我国冬季项目训练基地,在夏季则作为旅游和户外运动的场所;现在修建的与竞赛有关的非赛道设施冬奥会后,替换它们的将是永久性的、服务于大众需求的运动设施。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惯性,有时候会固化在原有的建设模式中,但冬奥会将给城市一个很强的动力,可以推动区域的转型发展。照明设计在其中也会有很多机会。
 
  10场中国照明实践主题演讲
  王彦智:大观国际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主持设计师
 
  《我们的设计原则与态度》
 
  在做设计时我们必须遵从这七个原则:表现建筑语言;保持建筑的完整性;光电系统与幕墙系统的合理结合;可实施性-确保方案能落地实现;慎重使用彩色光/有条件的使用;不做多余的设计;尊重建筑。
  杜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教授
 
  《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照明设计方案》
 
  我们考虑的是利用自然光来解决室内照明的问题。结合米兰当时的自然条件,采用竹编和PVC膜,经过反复计算之后,实现了麦田效果;其次是在对精耕细作的理解上,优化照明设计;最后我们要解决建筑和室内照明如何兼容的问题。我们考虑如何用室内的光影响室外,让它变成室外的照明,从而将室内照明和室外照明变成一套体系。
  林志明:美国BPI碧谱照明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兼中国区执行董事
 
  《中国照明设计实践2003-2015》
 
  国外公司来国内碰到的问题首先就是项目如何落地,我们采取的是境外设计与本地设计相结合,从而解决人员经验或者说人力问题;其次是怎么实现人才本地化。在分工和全才问题上,我们采用了全才的培养方式;最后是如何了解设计的资源,我们尽量选的光源都是自己带配光的,而不是靠灯具的反射器来做配光。
  丁平:英国莱亭迪赛灯光设计合作者事务所执行董事
 
  《国内商业照明的演绎》
 
  我国传统商业的Mall在设计方面与国际照明的水平是比较接近的,只是在整体商业定位中,可能还有一定的差距。大多数商业还是没有意识到照明的重要性,而政府又不能大包大揽。因此,项目推动起来比较难。我们应该意识到体验式艺术照明对传统商业销售有一定的带动。
  林红: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艺术观念与光的创作应用》
 
  技术的应用以及商业的推动,我们看到了媒体建筑非常强势的以亮度或者是色彩的东西,介入到了我们的空间里面,当然也有做得非常含蓄和有艺术美感的东西。当媒体建筑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它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商业元素的泛滥,有信息总量的超载,也有视觉效果的混乱,和想象力和品位的恶化。这就需要我们在平衡和克制上面做一些需求,回过头来再去看看之前的事情,或者是看看更加朴素的极少主义的做法。
  罗涛:博士、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能院光环境与照明研究中心
 
  《采光与照明的耦合设计》
 
  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并通过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传输能量的现象。广泛应用于机械、软件和通信领域。耦合设计有两个层次,采光与照明的耦合,光和热的平衡。采光一般由建筑师决定,照明则由电气工程师或照明设计师负责,表面上看是分工明确,但存在设计前后脱节的风险。
  蔡孟: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城市照明规划设计院院长
 
  《有“限”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经常提高标准,艺术追求,但还有一种人为制造的限制不能忽略。我们在做设计时会面临很多困难和限制,不仅是专业的限制,还有人为的限制,我们要尽力去找平衡点。
  王小冬:杭州纯粹照明设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对媒体墙照明设计中几个常见问题的思考》
 
  作为照明设计师,我们的工作远远要大于硬件设施的安装方法和控制的实现。媒体墙的内容和视觉化实现过程,更需要设计师的介入和主导,甚至邀请多媒体艺术家的参与。只有当技术与内容实现完美的衔接,我们的城市夜景才会更加美好。
  初醒悟:上海晓醒照明设计工作室设计总监
 
  《为什么要设计成媒体建筑》
 
  对于媒体建筑的评价褒贬不一,所以我们需要冷静下来反思一下。有些建筑的夜景选择设计成“媒体建筑”实乃迫不得已,很多建筑的外立面是玻璃幕墙结构,几乎无法用之前的泛光手法来表达建筑的美感;“媒体建筑”不能与户外显示屏划等号;“媒体建筑”应该播放适合的内容。所以,我们需要改变设计思维,改变设计方式。
  张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照明设计》副主编
 
  《多暗算暗:乡村照明实践》
 
  暗是一种主观上的对于明度不足和视亮度不足的感知,是对于空间的一种独特的感知维度,不仅是指光的不足,更是指视觉质量的不足。暗感知受如下六个因素影响:视觉能力,包括群体的视觉共性和个体的视觉经验;光,例如不足的照度;材料,如低反射比或低透射比材料;对比,如对比的范围越大,对暗的体验越深;时间,例如主体的暗适应时间;区域,如明确边界的局部暗(如阴影)或覆盖全部表面的整体暗。
[pagebreak]
 
  三场主题对谈
 
  (内容略,如欲了解详细信息,请关注第71期《照明设计》杂志内容)
 
  主题对谈一:照明设计师的“可替代性”与“不可替代性”
  学术主持:赖雨农(十聿照明主持设计师)
  对谈嘉宾:周鍊、面出薰、许东亮、王彦智、侯正华、赵凯、汤士权
 
  (许东亮:栋梁国际照明设计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侯正华: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商业发展部助理总经理,赵凯:Zumtobel集团照明品牌中国区技术支持经理;汤士权:汤石照明董事长)
 
  主题对谈二:照明设计的数字化趋势
  学术主持:常志刚(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副院长)
  对谈嘉宾:内原智史、郑美、林大为、近田玲子、陈海燕、孔鹏、何崴、杨亮、刘晓光
 
  (陈海燕:北京清城同衡照明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北京清控人居光电研究院副院长;孔鹏:旭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区域事业部总经理;杨亮:VF照明总经理;刘晓光:磊明总经理)
 
  主题对谈三:照明控制与设计品质
  学术主持:黄引达(万达商业规划研究院总照明师)
  对谈嘉宾:宣琦、徐长财、李恒、李丽、关永权、郑康和、Sarvdeep Basur
 
  (李恒:北京龙湖产品总监,李丽:北京清城同衡照明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北京清控人居光电研究院副院长,宣琦:iGuzzini中国市场主管,徐长财:西顿巴赫总监)
 
  论坛四位主持人介绍:
 
  19日上午主持
  吴刚:《照明设计》出版人、亚洲照明设计师协会(ALDA)秘书长
 
  19日下午主持
  何崴: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照明设计》执行主编
 
  20日上午主持
  李大伟:《照明设计》执行出版人、亚洲照明设计师协会(ALDA)执行秘书长
 
  20日下午主持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照明设计》副主编
  支持单位
 
  浙江城建园林设计院光环境所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
 
  北京墨臣建筑设计事务所
 
  CCDI悉地国际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
 
  北京清水爱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商业发展部
 
  旭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区域事业部
 
  北京龙湖置业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
 
  《世界建筑》《装饰》《城市·环境·设计(UED)》 《照明工程学报》《缤纷space》《新建筑》《建筑技艺》 《 AC建筑创作》《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阿拉丁》 《第一设计》 新浪家居、腾讯?亚太家居、designboom设计邦、非常设计师网、中国半导体照明网、中国照明网、中国之光网、云知光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为「中国半导体照明网」网站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如未正确注明文章来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