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点,许多人可能会提出质疑,毕竟这么多年来“渠道为王”一直被奉为金科玉律,众多厂家和业内的第三方平台也在渠道网络的建设、渠道的扁平化等方面不遗余力。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创造或者提升产品的价值。
试想一下,你的渠道触角已如毛细血管一样渗透至每一个县城、乡镇,但这个血管里流向消费者的都是吉利、夏利等低档车,没有奔驰、宝马、劳斯莱斯,意义又何在呢?因此,做灯的人还是应该多研究一下怎么创造灯的价值,怎样为消费者提供更舒适、更健康的灯光。
今年3月,我去了法兰克福展,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国外品牌更注重光的品质、光的情感氛围的钻研。在这点上,它们又把国内企业远远地甩开了一大截:国内品牌的产品同质化且不说,许多仍停留在造型、外观等灯光应用层面。
造成这种现象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以及整个行业的浮躁心态,喜欢打价格战,玩一些花哨的概念;二是政府的导向问题。许多地方政府出于政绩、GDP等方面的考核,会非常看重辖区内生产产值、税收等指标,他们更喜欢扶持那些大企业、上市公司,对那些在细分领域做得精专、有研发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则很少关注。
反观德国,他们则非常重视基础学科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创新,如光与非视觉生物效应、光医学、健康光环境等。这些工作花费的时间、金钱成本大,也不是一下子就能产生经济效益,但却掌握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对人类光需求的终极探索。
回到刚才谈到的“做灯人怎么创造灯的价值”这个话题。时下智能照明非常火热,但不少是为了智能而智能,或者只是些噱头。智能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让人处在这个光环境中身心愉悦。然而,现在很多LED灯还存在眩光、蓝光伤眼等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现象,而不以健康为基础的智能都是伪命题。
在我看来,LED照明的进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节能阶段、智能照明阶段、健康照明阶段和情调照明阶段。智能照明不一定是健康的,但健康照明一定是智能的,而情调照明则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氛围营造和解决方案,例如:根据不同的场景(办公、休息、娱乐、阅读等)、不同的情绪进行灯光设计,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
在此,希望照明界的同仁一起努力,引导整个行业从单纯的产品性能向光品质的方向转变,用技术创新缔造更加光明而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