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为基础,到2020年临港将初步建成国际智能制造中心框架;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智能制造中心。
两大网络先升级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已是当前全球产业发展大趋势,工业互联网更被认为是提升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目前,临港地区的产业投入已超千亿元,拥有雄厚的装备制造业基础。而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临港首先要做的就是升级两大网络。
一是升级改造公众互联网。临港将超前考虑工业互联网对网络接入的需求,以5G网络建设为契机,通过对临港地区固定宽带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升级与建设,推动高带宽虚拟专网、4G/5G、NGB-W的工业应用,满足大规模工业设备接入、工业企业和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联网需求,为临港地区企业开展协同设计、协同制造、远程产品服务等工业互联网应用提供互联互通的网络基础。
二是升级改造企业网络。临港将对现有中航商发、上海电气、上海汽车、中船三井、三一集团、外高桥海洋工程等骨干企业进行排摸,遴选若干家条件成熟企业试点建设工业互联网样板工厂,支持试点工厂应用工业以太网、工业光纤、NB-IoT、高端传感器等新型网络技术装备,形成生产现场设备与IT系统、互联网之间网络连通、数据流通、业务联通的生产模式,构建工厂透明化、智能化的信息物理系统(CPS),推广符合未来工业互联网发展方向的新型应用模式。
在此基础上,临港将建设智能制造四大生态圈。一是创新园所生态圈,包括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智能制造研究院、工业4.0研究院等;二是功能平台生态圈,包括工业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平台、工业互联网实验验证平台等;三是专业园区生态圈,包括机器人、新材料、民用航空、智能照明等产业主题园区,国家级或上海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四是示范工程生态圈,包括智能制造样板工厂,关键零部件企业等。
产业奖励扶持力度大
临港地区推进国际智能制造中心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一环。对此项工作,临港“不惜血本”。
目前,临港地区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建设方案及相关政策已经发布,包括24条行动方案与10条配套政策。临港地区不仅设立了规模为50亿元的智能制造产业引导基金,对智能制造平台、智能制造企业的奖励扶持力度也非常给力。
按规定,临港对于支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补贴额度从500万元至1亿元不等。其中最高一项不超过1亿元的补贴,用于对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的扶持,达到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要求的,按照企业投资额的10%-30%给予扶持,最多1亿元;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工厂建设,符合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标准,按投资额的30%给予扶持,最多1000万元;支持智能装备企业创立自主品牌和并购品牌,对并购国内外高端品牌的,按合并后并购金额的10%给予补贴,最多1000万元。
对于智能制造平台建设的扶持,临港也开出了“高价”,最多5000万元的补贴用于支持智能制造平台的建设——在临港建设的智能制造领域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检测检验平台、工程技术中心、工业数据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展示体验平台等,按平台投资额的10%-30%给予扶持,最多5000万元;对实际租用的办公用房、物业、网络等软硬件设施给予100%补贴,每年最多500万元。
实施多项政策招揽人才
除了资金扶持,临港地区也着力强化智能制造人才保障,今年开始陆续实施。
浦东新区区委常委、临港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陈杰表示,未来的临港将是一座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现代城市。临港将打造“双创驿站”,为国内外优秀青年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
首先是依托居住证加分、居转户、直接落户等制度,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启动临港智能制造人才安居计划,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人才招聘、薪酬、考核、激励、管理等相关制度。
其次,临港地区将形成更加多层次的人才体系,以重大项目、产业联盟为载体,引进一批智能制造领域国际一流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同时加大本土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力度,支持智能制造龙头企业与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智能制造人才实训基地。
三是营造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引进一批国际高端医疗机构、教育机构、保险机构,建设一批高品质的服务设施和生态住宅,满足多层次的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