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两年里,LED行业新三板上市强劲,越来越多的LED企业挤在新三板挂牌的路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25日,除排队申请新三板的LED企业外,全国已上市新三板的LED企业共有97家。
随着分层制度的落地,如何挤入“创新层”成为了新三板上市企业的聚焦点。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根据股转系统发布的最新标准计算,共有909家企业符合进入创新层的标准,占全部新三板公司家数的12.29%。那么,LED企业谁家有戏进入创新层呢?接下来我们先来了解分层制度下,创新层的准入法则。
创新层三大标准+两大通用指标
《分层管理办法》明确,满足下列三个标准之一的公司有望进入创新层:
标准一: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融资金额
(1)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平均净利润不少于2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
(2)最近两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
标准二: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营业收入+股本
(1)最近两年营业收入连续增长,且复合增长率不低于50%;
(2)最近两年平均营业收入不低于4000万元;
(3)股本不少于2000万元;
标准三:市值+股东权益+做市商家数+合格投资者人数
(1)最近有成交的60个做市转让日的平均市值不少于6亿元;
(2)最近一年年末股东权益不少于5000万元;
(3)做市商家数不少于6家;
(4)合格投资者不少于50人;
不过,光满足上述条件还不够,要想进入新三板,还需要满足以下通用条件:
最近12个月(每年4月份最后一个转让日为截止日)完成过股票发行融资(包括申请挂牌同时发行股票),且累计融资额不低于1000万元;或者最近60个可转让日实际成交天数占比不低于50%。
此外,进入新三板还需要满足一些非量化指标,比如没有信批违规、公司或高管未受行政或刑事处罚等。
新三板LED企业里的“亿元户”争做创新层标的
目前,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符合标准一的公司426家,符合标准二的公司497家,符合标准三的公司196家(多家公司同时符合两个或三个标准,其中23家同时符合三个标准,LED企业无一上榜。
通过此次分层方案的调整,我们可以看出:收入、盈利规模是硬性指标,也是进入创新层的关键。因此,LED企业想要进入“创新层”,净利润情况尤为重要。
随着2015年年度报告数据披露,最终,营收过亿元的新三板LED企业锁定为31家,包括康铭盛、奥其斯、创一佳、九洲光电、晶科电子、光莆电子等,占整个企业数量的近1/3。
据统计,2015年,新三板LED企业营业收入在5亿元以上的新三板LED企业有1家,为康铭盛,营收约为9.1亿元;营业收入在4-5亿元的有2家,分别为创一佳、奥其斯;营业收入在3-4亿元的有3家,分别为九洲光电、元亨光电、晶科电子。此外,康铭盛作为营业收入唯一在9亿元以上、排名第一的新三板LED企业,与第二名的营收差距约4.5亿元,差距达一半以上。可见,“亿元户”作为新三板LED企业的金字塔顶端,其业绩真正能够与主流品牌比肩的数量并不多。
从“营业收入同比增减”来分析,全国新三板LED企业营收实现同比增长的占比达到76%,营收同比下滑的占比24%,其中,营收增长率排名前三的分别为鹏远光电(496.72%)、奥其斯(493.39%)、达伦股份(284.87%)。
从“利润率同比增减”来分析,新三板LED企业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的企业占比67%。其中,增长率排名前四的为华夏光彩(2436%)、恒星高虹(2298%)、达伦股份(1434%),瑞腾科技(1035%)。而在新三板LED企业“亿元户”的统计中,71%的企业在过去的一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首位领跑的还是“华夏光彩”。
众所周知,衡量一家公司的优劣,是否赚钱自然是一个重要标准,而净利润(收益)的多寡取决于多个因素,更明确的财务指标就是营业收入,它代表着公司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小编注意到,新三板中不乏一些高速成长的公司,虽然没有漂亮的净利润数据,但其营业收入也表明了其相当有实力。针对营业收入这项硬性财务指标,股转系统还设定了标准二,通过“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营业收入+股本”的方式进行筛选,让这些高速成长的LED企业有机会走向前台。
分层制度落地LED企业必须知道的三件事
创新层门票不是永久有效
股转系统每年4月会对层级进行调整,基础层企业只要年报披露的数据符合创新层标准,就可顺利“晋级”,享受创新层的制度红利和相对较高的流动性。同样,创新层企业也不会高枕无忧,一旦相关指标达不到要求,两年之后就会被强制“退级”。
没有免费的午餐,创新层是把双刃剑
分层落地后,市场关注的目光将更多聚焦在创新层上。无疑,进入创新层好处显而易见:企业知名度提升,将成为优选的投资对象;还可能在融资、交易等方面优先享受政策红利,企业的流动性会有显著的提升,估值也自然水涨船高。
但创新层也是一把双刃剑。说到这,要注意对分层进行表述时,官方的原话是“股转系统从服务和监管两方面对两个层次实施差异化制度安排”,也就是说,创新层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对等,既享受着诸多制度红利,又要在信息披露、人员配置、限售管理和募集资金使用等方面接受更为严格的监管规范。“达不到相关条件的企业,上了创新层反而会感到不舒服。”股转公司副总经理隋强曾这样说。
广证恒生证券也表示,创新层将在信息披露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可能向主板上市企业要求进一步靠拢。
分层前后,股转系统对新三板参与主体的监管将开启“趋严”和“细化”模式。事实上,这一趋势已经显现了,近日有券商透露,股转公司业务部5月20日以邮件的方式向多家券商下发了要对挂牌企业资金占用情况进行专项统计的通知,并且要求将统计结果在5月23日下午3点前反馈至监管员处。看来,占用着创新层的位子,想混日子没那么容易了。
分层的意义:为后续创新铺路,跟流动性没半毛关系
正如上文所说,分层的意义在于为后续的公募入场、做市商扩容(允许非券商机构参与做市)、降低投资者准入门槛、引入竞价交易甚至转板等一系列利好打基础。
分层并不能直接带来什么,但没有分层,一切都免谈。
至于人们议论纷纷的“分层会带来流动性改善吗”这样的问题,在此只想说,分层只是一种更为优化的管理设计,跟流动性没有一毛钱关系。但分层之后,监管层后续或针对创新层推出更为便利的交易制度,而投资者也会因为优质标的遴选成本降低从而提高投资热情,这也许会提高新三板的流动性。另外,政策推进符合预期,也有助于提升市场参与者的信心与参与度,缓解流动性紧缩压力。
华金证券分析师王刚表示,分层的吸引力在于后续政策。分层之后,创新层红利体现在创新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趋严以及创新政策优先实施方面。新三板流动性的改善关键在于政策创新,能显著改善流动性的创新政策尚需等待,短期内还不具备推出的条件。分层制度的推出更多地起到规范新三板运行的作用,是为后续政策的推出做必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