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资讯 » 产业 » 正文

面对“沉甸甸”的现实 LED老板们该怎么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03 来源:新兴产业智库浏览次数:247
  一度盛传将要正面袭击珠三角的“妮妲”——这一个令省内各市政府相关部门都不敢怠慢,并陆续疾呼全线停课、停工、停产、停业的50年一遇大型风暴,如今看来似乎来得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凶猛。
 
  虽然这次被严阵以待的台风正一路转移,渐减渐弱,渐去渐远,LED照明行业的“暴风雨夜”却仿佛仍在酝酿当中。本文的作者此前就在这行业内的大小企业之间,曾有过接地气的多番辗转走访,对LED行业的现状和未来的走向等问题,自然也多有观察及领悟。
 
  诚然,本文作者作为混迹于行业多年的资深人士,即便只属一家之言,多少也有触动到本行业当下的一些实质性“痛处”。今日,小编奉上此文,主要就是期望它至少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大家带来更多的现实思考。
 
  最后,如对本文所述有何个人感概或其它见解,都欢迎在评论区一起参与探讨。
 
  时代,真的不再让“我们”长大?
 
  刚过的七月,本来是行业的“最淡季”。倒闭、清算、欠巨债却“仍倾销”,“没跑路”却不还钱等等,往年已有的“惯例”,在新常态的“逼视”下,似乎更变本加厉。
 
  但今年的七月,行业却被注入了两针“兴奋剂”:欧普一波三折的上市征途尘埃落定,木林森“合伙”国际和国有资本“收了”欧司朗的照明业务LEDVANCE。
 
  上述两股反差极强的正负信息流碰撞,为七月淡季的“行业脸谱”画上了极为有趣的表情。
 
  只是,“兴奋剂”的效果本来就只够兴奋“一阵子”,广大中小微企业自身一大堆的问题还“候在”门口和桌面,焦虑地等着解决,该干嘛还得干嘛去。
 
  上市、并购、跨国、财团、品牌等一系列激动人心的词汇,仿佛暗室蜡烛,让“中小微们”一下子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然而,一番口水讨论和一夜苦思失眠后,似乎又陷入了更深的“迷茫”。
 
  锁定单品、延伸家居、扩充商照、上马电工、总代运营、区域分厂(仓)、终端专卖等,这些都是传统照明时代欧普、雷士给广大中小微梳理好的“增长临界点”,成为一众厂商效仿对象,追逐十年而孜孜不倦。
 
  而近三年来,“飞欧通”三大国际品牌纷纷将照明灯具业务出售或分拆,巨头尚且如此,难免令人感觉未来的前路坎坷。
 
  当行业品牌进入资本层面,地球人都知道:曾经可望其项背的“先驱榜样”,现在已不再是全力以赴就能追上的了,就像血统和出身一样。
 
  因为这些国内外一线品牌动辄“兼并收购”、“增资募集”,而“中小微们”的绝大多数仍徘徊在价格战风口不肯下来。
 
  所以,2016年7月以前,灯饰照明行业有种“集体噤声”的感觉。以往高调的变得低调了,平常低调的几乎隐身了。
 
  当然这是相对于2012到2015年疯狂渠道行为而论,那三年,LED正值成品应用和渠道开拓的青春发育期,各种用过以及没用过的营销手段都施展得淋漓尽致。
 
  为了市场份额,传统意义的“价格大战”更“升级”为“战略性亏损”,将大家寄予厚望的LED“利润内裤”迅速拉到小腿以下。
 
  最近,笔者走访多位年销售额5000万到3亿元之间的企业老板,无意间提及几个问题:
 
  “如果连续多年单品做到极致?
 
  如果连续多年持续扩充品类?
 
  如果连续多年品牌推广投入?
 
  如果连续多年建设终端专卖?
 
  如果连续多年多元渠道全力开拓?
 
  如果连续多年不断尝试合股联营众筹分公司等模式……”
 
  如果连续多年都重复上述的“如果”,但依旧未能在“每年产值、渠道质量、规模成本、品牌美誉、利润比例、现金流动、人才架构”等几个重要指标有所优化或提升,“我们”(广大中小微)的出路在何方?
 
  面对这些沉甸甸的现实,老板们只是沉默地望着窗外。
 
  也许,“我们”只能将满腔的创业激情“支付”给“无情”的资本才能得以自保;也许,“我们”中的大多数连“支付”的资格都没获得便已经销声匿迹。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为「中国半导体照明网」网站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如未正确注明文章来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
关键词: LED 灯饰 照明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