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趋势 » 媒体解读 » 正文

解析《中国科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02 来源:科学网浏览次数:432
   近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为做好规划纲要的宣贯工作,现以“问答”方式就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总体考虑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任务、重点改革举措等大家可能关心关注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介绍,以帮助大家增进对规划纲要的了解。
 
  1. 中科院“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经过哪些环节?有哪些主要特点?
 
  中科院“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历时两年,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启动,至2016年8月完成。经过前期研究、专题研究、组织起草、征求意见、咨询论证、反复修改、审议发布等主要环节。编制工作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一是突出国家科研机构的战略定位。紧扣“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新时期办院方针,按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根本要求,深入研究分析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趋势,研究分析国家创新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需求,以“围绕实现跨越发展的科技布局”为核心,统筹创新人才高地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和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建设等内容。
 
  二是贯彻民主办院、开放兴院的理念。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广泛征求院内外意见建议,充分发挥中科院学术委员会及分领域专门委员会的咨询论证作用,并多次征求院属各单位和院机关各部门意见;还通过中科院发展咨询委员会,征求了国家相关部委的意见。对收集到的近千条意见和建议逐一研究,充分采纳。
 
  三是体现发展规划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把总体战略与分项目标任务,科技布局与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配置,创新目标的实现与体制机制改革、党建和创新文化建设、基础设施条件保障,规划纲要的制订与对组织实施的要求等,有机结合起来;同时,统筹院规划纲要与各重点和专门规划、院属单位规划的衔接与协调,形成完整规划体系,实现“全院规划一盘棋”。
 
  其间,中科院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研究有关重大问题;2015年夏季党组扩大会、冬季党组扩大会和2016年度工作会议,都就规划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讨论,院机关各部门协同工作,保障规划编制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2. 中科院于2014年8月发布了“率先行动”计划,规划了到2030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十三五”发展规划与“率先行动”计划有着怎样的关系?
 
  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科院,高度评价中科院建院60多年来的创新成就和历史贡献,充分肯定中科院是党、国家、人民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并对中科院未来发展提出了“四个率先”(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要求。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要求,中科院党组研究制定了《“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简称“率先行动”计划)。2014年7月7日,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率先行动”计划。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作出重要批示,对“率先行动”计划给予充分肯定,对组织实施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率先行动”计划着眼于国家“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提出了“两步走”发展战略和5个方面25项重大改革发展举措。第一步到2020年,基本实现“四个率先”目标,为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第二步是到2030年左右,全面实现“四个率先”目标,在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进程中发挥核心骨干和引领带动作用。“率先行动”计划开启了中科院率先跨越、引领创新的新征程,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十三五”发展规划是中科院实现“率先行动”计划第一步战略目标的发展蓝图,是“率先行动”计划在“十三五”时期阶段性目标任务的全面部署,是基本实现“四个率先”的行动纲领。规划纲要六个部分中,除第一部分“总体战略”和第六部分“组织实施”外,主体部分围绕基本实现“四个率先”来展开,细化目标任务要求,部署改革发展举措。制定和实施好“十三五”发展规划,落实和完成好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对中科院顺利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如期实现“四个率先”目标,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和保障性作用。
 
  3.除了“率先行动”计划,中科院在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时还有哪些总体考虑?
 
  一是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国家创新发展新任务,着力体现根本要求。“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依靠创新驱动、塑造引领型发展成为必然要求。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今年5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对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和新要求。这些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大和紧迫需求,也为中科院指明了前进方向,是中科院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根本依据。
 
  二是顺应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着力体现时代特征。当前,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将成为重塑世界格局的主导力量。科技发达国家纷纷提出新的创新战略,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创新活动进入新的密集期,呈现多点突破、交叉汇聚趋势,孕育重大突破,催生产业变革和新兴产业发展。新的创新组织模式和科研范式不断涌现。中科院必须与时俱进,牢牢把握科技创新发展大方向,积极顺应国际竞争合作大趋势,主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大挑战。
 
  三是立足国家科研机构和战略科技力量的定位,着力体现使命担当。作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我国在一些重要领域方向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前沿方向进入并行、领跑阶段,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但与科技发达国家相比,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科技基础仍然薄弱,创新能力还有很大差距,正处于跨越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中科院充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要敢于担当,乘势而上,按照“四个率先”要求,在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进程中,发挥应有的核心骨干和引领带动作用。
 
  基于上述基本考虑,中科院“十三五”规划认真贯彻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精神和要求,注重与“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重点专项规划相衔接,体现中科院战略定位和使命与国家创新发展要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的有机结合。
 
  4.“十三五”时期,中科院将基本实现“四个率先”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具有哪些基础和条件?
 
  在“十三五”时期基本实现“四个率先”目标,对中科院来说,既是重大科技任务,也是重大政治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全面完成,高质量如期实现这一目标。
 
  从外部看,中科院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科技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显著改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快,整体创新能力迅速提升;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确立,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目标的提出,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强大动力;随着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影响和制约科技创新的瓶颈问题正在加速打破,创新激励政策更加科学高效,创新环境和氛围日趋完善优化。
 
  从内部看,中科院具有前所未有的良好基础和态势。“十二五”时期,中科院按照“三个面向”“四个率先”要求,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例如:在铁基高温超导、量子通信、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纳米科技、干细胞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批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重大科学突破;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载人深潜、高速列车等重大工程和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中,发挥了关键和骨干作用,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创新贡献。去年,中科院对“十二五”期间重大成果产出进行了全面梳理,遴选出36项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一批成果获得国家和国际重要奖项,部分被列为相关领域年度世界重大科技突破。高水平科技论文发表情况也在世界科研机构中名列前茅。这些标志着中科院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一些重要领域方向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十二五”时期,中科院还多措并举,全面深化改革。顺利实施院士制度改革,成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中首批落地的改革举措;深入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探索建立分类定位、分类评价、分类管理的新型科研机构治理体系;在科研管理、人才人事制度、科技评价、资源配置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效。这些都为“十三五”时期基本实现“四个率先”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中科院也深入分析了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差距,清醒认识到实现发展目标面临的诸多困难与挑战,研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措施。综合判断,机遇大于挑战,中科院有基础和条件,有决心和信心,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全社会共同支持下,通过“十三五”时期的努力,基本实现“四个率先”目标,为2030年左右全面实现“四个率先”奠定坚实基础。
 
  5. 中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指导思想?
 
  中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要求,坚持“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新时期办院方针,坚持民主办院、人才强院、开放兴院,以提升创新能力、引领创新发展为主线,以出创新成果、出创新人才、出创新思想为导向,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研究所分类改革和国家实验室建设为着力点和突破口,调整优化科技布局,加强人才队伍、科技智库和一流科研机构建设,确保如期基本实现“四个率先”目标,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有的重大创新贡献。
 
  这一指导思想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恪守战略定位,按照国家科研机构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定位与使命,贯彻“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新时期办院方针,致力于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引领国家创新发展,体现党和国家对中科院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二是坚持目标导向,以基本实现“四个率先”为目标,统筹规划和部署科学技术跨越发展和创新人才高地、高水平科技智库、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建设,致力于不断出创新成果、出创新人才、出创新思想,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重大创新贡献。
 
  三是突出深化改革,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系统调整优化科研布局,深入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促进国内外开放合作和资源共享,建立健全分类科技评价机制和资源配置体系,提高创新治理能力,充分释放和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6. 围绕“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中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哪些主要目标?
 
  在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方面,中科院将坚持“三个面向”,聚焦战略必争领域、基础科学和交叉前沿、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口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国防科技创新等五大板块,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在补齐短板上花力气,在一些战略必争领域抢占制高点,在若干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领跑者和开拓者,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发挥骨干引领和关键作用,突破一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有效解决一批事关现代化全局的战略性科技问题,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重大战略性技术与产品、重大示范转化工程,提供更多有效和中高端科技供给,引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相关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对科技进步、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例如,到2020年,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技术标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知识产权收益比2015年翻一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企业新增销售收入累计超过4.8万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孵化“双创”企业5000家,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
 
  7. 在调整优化科技布局方面,中科院将有哪些重点举措?围绕科技布局的重大产出目标主要是什么?
 
  中科院围绕基础前沿交叉、先进材料、能源、生命与健康、海洋、资源生态环境、信息、光电空间等8个重大创新领域,凝练提出了60项有望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突破和80项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的重点培育方向。同时,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据与计算平台等两类公共支撑平台,通过深入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和争取承担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加强重大科技任务组织实施和协同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举措,增强科技创新的原创性、战略性、引领性,整体提升科技创新和科技供给能力。
 
  近年来,中科院一直坚持以重大成果产出为导向,在“十三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实现“三重大”产出目标。一是力争产出一批在建成创新型国家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原创成果,引领学科和技术发展方向,创造性地解决重大科技问题。二是力争产出一批具有显示度的重大战略性技术与产品,形成支撑我国创新发展的先发优势,抢占事关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三是力争产出一批具有显著效益和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示范转化工程,引领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或直接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8. 基础研究一直是中科院的优势,“十三五”时期将如何巩固和发展这一优势、建设我国基础研究高地?
 
  “十二五”期间,中科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巩固和发展了基础研究优势。作为第一完成人或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奖68项,占全国的35.6%;其中铁基高温超导、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分别获2013年和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首次实现多自由度量子体系隐形传态,名列英国物理学会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榜首。首次发现外尔费米子,同时入选英国和美国年度物理学重大突破。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获2015年度国际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3项基础研究代表性成果(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高温铁基超导),均由中科院所属机构原创。
 
  “十三五”时期,中科院从重大科学问题出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布局了25项重大突破和51项重点培育方向,将通过建设卓越创新中心、部署实施B类先导专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开展重大国际科技合作、加强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支持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措施,力争实现一批重大科学突破,产出更多重大原创成果,在相关重要科学领域实现国际并行和领跑。
 
  比如,去年年底发射的暗物质卫星,是人类在探索宇宙核心秘密的进程中迈出的又一重要步伐,目前在轨运行正常,有望取得重大科学发现。今年8月16日,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我国成为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量子通信的国家,并将结合地面已有的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初步构建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实验体系,在世界上率先实现全球化的量子保密通信。
 
  9. 中科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十三五”期间在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方面有哪些部署和考虑?
 
  “十二五”期间,中科院致力于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积极发挥骨干引领作用,突破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做出了重大创新贡献。例如,在嫦娥、神舟系列、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交会对接等重大专项中,高质量完成了相关任务。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研制工作中,研发了三大关键技术中的控制系统和声学信息传输系统。集成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的首颗新一代北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启了由区域运行向全球范围的拓展。在国防科技创新、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也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在“十三五”规划中,中科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围绕若干重要战略必争领域,布局了21项重大突破和20项重点培育方向,将通过建设创新研究院、部署实施A类先导专项、承担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强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组织开展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支持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措施,集成院内外优势,力争在相关科技领域突破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产出更多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拓展新应用,抢占国际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发挥不可替代的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
 
  例如,2016年6月至8月,我国“探索一号”科考船在马里亚纳海域开展了我国海洋科技发展史上第一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活动。其中,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成功进行了一次八千米级、两次九千米级和两次万米级下潜应用,最大潜深达10767米并悬停52分钟,创造了我国无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及作业深度纪录,这也使我国成为继日、美两国之后第三个拥有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
 
  10. 在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方面,中科院“十二五”时期有哪些成就?“十三五”时期又有哪些重点部署和措施?
 
  支撑和服务国民经济发展,一直是中科院作为国家科研机构的重要使命。“十二五”期间,中科院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生态环境、城镇化等重大需求,启动实施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组织实施了一批国家产业化和科技支撑项目,与省市区和相关行业部门签署实施了一批战略合作协议。例如,渤海粮仓、海洋生态牧场、东北现代农业等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得到国务院领导和地方政府充分肯定;承担了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遥感调查评估、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科技扶贫及第三方评估、地震灾后重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等重大任务,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在甲醇制取低碳烯烃、煤清洁高效利用、蒸发冷却水轮发电机、纳米绿色打印、新药创制、干细胞脊髓损伤修复、纳米集成电路先导工艺、激光电视、医用重离子加速器、低成本健康医疗设备等众多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上,都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重大社会和经济效益。
 
  “十二五”期间,中科院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达150.7亿元,年均增长23%;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社会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5万亿元、利税累计超过2200亿元;院所投资企业营业收入1.48万亿元,年均增长13%;上缴税金438亿元,年均增长35%;提供就业岗位14万个。
 
  “十三五”期间,中科院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科技需求,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为抓手,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依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载体,形成以支撑和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目标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网络,重点推动一批基础好、见效快、带动性强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型发展做出有显示度的贡献。主要举措包括: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布局了14项重大突破和9项重点培育方向;积极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三链联动”,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并落地转化;完善全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体系,建设覆盖创新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网络;设立“产业人才扶持项目”,培养培训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创新载体,形成覆盖全国的科技孵化网络体系。
 
  2016年8月,中科院与科技部联合印发了《中国科学院关于新时期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指导意见》,在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方面赋予院属单位更大自主权,作为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政策的配套制度,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环境和氛围。
 
  11.研究所分类改革是中科院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的突破口,也是“十三五”科技布局的重要举措。“十三五”时期将如何深入推进这项改革举措?
 
  研究所分类改革是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提出的重大改革发展举措。从2014年7月启动试点以来,已启动13个创新研究院、14个卓越创新中心、5个大科学研究中心、14个特色研究所的筹建工作,试点机构达46个,参与单位约80个。最近,中科院对试点工作进行了系统调研和专题研讨,总体上看进展顺利、推进有力,取得了良好的初步成效,在体制机制改革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强化了面向若干重大创新领域的重点布局,在引导研究所聚焦重点领域、争取重大任务、促进重大产出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我院未来创新发展将产生重大和深远影响。
 
  “十三五”时期,中科院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以坚持标准、注重质量、优化结构、提升能力为原则,持续深入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基本完成四类机构建设的整体布局和分类定位、分类管理的体制机制设计。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基础前沿交叉、先进材料、能源、生命与健康、海洋、资源生态环境、信息、光电空间等8个重大创新领域,系统布局四类机构建设,统筹考虑不同类型机构间的有机联系和转换。二是坚持四类机构的定位、目标和标准,统筹研究所“一三五”规划、国家实验室建设和重大科技任务,促进“三重大”产出目标实现,提升整体竞争力,建设相关领域引领科技发展的创新高地。三是对已启动筹建的四类机构,严格按照试点方案和建设标准进行验收,根据验收情况强化择优支持,落实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四是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从科技活动组织、人才和经济资源配置、科技评价等方面,健全优化分类管理的政策调控和制度设计。五是加强院所协同,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扩大四类机构科研和管理自主权,指导和推动四类机构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功夫、促突破、求实效。六是支持和引导未参加试点的研究所,按照分类定位的方向和要求,实施“一三五”规划,进一步练好内功,增强核心竞争力。
 
  12.国家实验室建设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科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承担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
 
  在若干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家“十三五”规划部署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就此做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中科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认真调研基础上,先后向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和国家有关部门报送了多份研究报告,从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对国家实验室领域布局和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意见建议。
 
  自建院以来,中科院的基本定位就与国家实验室的使命高度契合,在“两弹一星”研制任务中,中科院实际上有效发挥了国家实验室的作用。在国家60多年长期支持下,中科院聚集了一批高水平创新人才,建有一大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形成了一批我国最具优势的创新单元。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科院时,充分肯定中科院是“党、国家、人民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近年来,中科院深入实施“率先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努力清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各种院内院外的围墙,整合集成院内外优势力量,特别是创新研究院和大科学研究中心,为进一步集成优势、建设国家实验室奠定了基础。
 
  作为国家科研机构,中科院充分认识到建设国家实验室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战略意义,充分认识到国家实验室建设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促进和引领带动作用,充分认识到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国家实验室建设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中科院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和要求,积极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制化优势,争取承担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依托最有优势的创新单元,整合全国创新资源,按照国家实验室的战略定位,按照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建设要求,按照新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高质量完成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
 
  同时,中科院将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牵引,加快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深层次改革,系统整合和重组科研力量,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吸纳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13. 围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中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哪些主要目标和举措?
 
  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要素。中科院将持续深化院士制度改革,优化院士队伍结构,有效发挥院士作用,建成大师云集的人才高地。深入实施人才系统工程,坚持立足创新实践、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建设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适应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队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升人才队伍国际化水平,建立完善人才智力共享机制。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科教融合教育体系,形成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例如,规划纲要中提出“十百千万”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即“数十位有世界影响的科技大家,百余位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千余名拔尖科技人才,万余名骨干人才”。人员年均流动率保持在10%左右。外籍聘用人员占科研人员的比例超过3%,其中基础前沿领域超过6%。“十三五”共向社会输送7.7万研究生和一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十三五”时期,中科院人才工作将突出提升人才质量、优化队伍结构这一重点,打造一支符合创新发展要求、保障“四个率先”目标实现的人才队伍。在高端人才吸引方面,将统筹国家人才工程和院重点人才工程,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形成梯次结构的人才工作体系,提升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人才培养方面,立足“三重大”战略布局和重点部署,结合重大科技任务的组织实施,为人才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创新平台。在用人制度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结合我院特点,加大制度创新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充分释放和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14. 围绕“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中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哪些主要目标和举措?
 
  在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方面,中科院将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开展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对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提出科学前瞻的建设性建议,在国家科技规划、科学政策、科技决策等方面发挥权威性影响,成为国家倚重、社会信任、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科技智库。
 
  例如,规划纲要中提出建设以学部为主导、学部与院部相结合、院所协同的战略研究与咨询评议体系,加强对学科领域发展方向的研判和战略研究,完成国家交办的第三方评估任务,自主部署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重大科技问题的咨询任务。加快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建设。
 
  15. 围绕“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中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哪些主要目标和举措?
 
  在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方面,中科院将进一步发挥集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于一体的优势,着力建设适应国家发展要求、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着力建设高效率开放共享、高水平支撑服务的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着力建设面向全球的开放合作和协同创新网络,着力建设追求卓越、包容兼蓄、风清气正、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在部分优势学科领域建成若干具有鲜明学术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科学研究中心和创新高地,成为我国科学技术跨越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例如,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科院将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科研机构。院属研究机构整体处于国内领跑地位,大部分研究所与科技发达国家研究机构并跑,三分之一左右研究所在优势领域处于国际领跑地位。瞄准国际科技前沿,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积极组织力量承担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全院人均科研装备拥有量基本达到发达国家中等水平,初步建成高质量运行、高效率服务、高水平支撑的科研装备开放共享体系。发起3-5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建成10个左右境外科教机构和5-10个中科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CAS-TWAS)卓越中心。
 
  16. 全面深化改革是“率先行动”计划的亮点,也是中科院“十三五”规划的主旋律。这方面有哪些重点举措?
 
  “十二五”期间,中科院党组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实现“四个率先”目标,以有效激发和充分释放创新活力、促进重大成果产出为目标,以解决影响和制约科技创新的关键问题为着力点,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效。一是顺利推进院士制度改革,成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首批落地的举措之一。二是启动实施研究所分类改革试点,探索分类定位、分类管理的现代院所治理体系建设。三是建立健全以重大成果产出为导向的科技评价制度,结合资源配置改革强化择优支持。四是以强化协同、理顺关系、提高效能为目标,进行院机关科研管理改革,打破条块分割,强化了战略决策和统筹协调职能。五是改革人才人事制度,整合各类人才计划,实施率先行动“百人计划”和“特聘研究员”计划。六是改革经济资源配置机制,逐步建立重大产出导向的资源配置体系。
 
  “十三五”时期,中科院将按照“率先行动”计划统一部署,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以持续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激发创新活力,保障“四个率先”目标的基本实现。同时,积极探索和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改革新经验,继续在全国科技体制改革中发挥骨干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将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改革举措。一是持续深入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基本完成四类机构建设的整体布局和分类定位、分类管理的体制机制设计。二是以提升人才质量、优化队伍结构为重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三是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细化深化政策要求,加强制度创新,积极落实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四是以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为导向,深化资源配置体系改革,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五是尊重科技创新规律,建立健全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科技评价机制。六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结合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深入实施国际化推进战略,促进国内外开放合作和资源共享。
 
  17.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之后,全国各地掀起新一轮创新热潮。“十三五”期间,中科院在支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中科院是全国人民的科学院,支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也是中科院的重要任务。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推进,特别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更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全社会不断掀起创新热潮。从去年9月开始,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系统部署、有序推进,京津冀和上海、广东、安徽、四川、武汉、西安、沈阳等8个区域开展先行先试。同时,北京、上海正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中科院一直高度重视支持和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一方面充分利用科研机构、人才、设施、成果等相对集中的优势,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施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研机构、联合承担科技任务、共同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等方式,积极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做出重要创新贡献,取得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十三五”时期,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北京、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将深刻改变我国区域创新格局,也为中科院加快自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中科院将在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科技布局中,进一步突出重点,加强院地合作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一是依托京沪两地相对集中的科研资源,积极参与北京、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挥核心支撑和骨干引领作用。二是积极组织力量,参与国家在8区域率先开展的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共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三是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释放创新效能。四是支持中西部地区创新能力提升,加大对重点产业创新支持力度,强化科技创新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支撑作用。
 
  当然,对于“十二五”期间在服务区域创新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如实施科技服务网络计划、建设技术创新联盟、转移转化平台、促进成果转移转化等,将继续坚持并不断推广。
 
  18. 在保障规划的组织实施方面,中科院有哪些举措和安排?
 
  道远自迩,不行不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发展规划,贵在执行,重在落实,既要从大处着眼,加强战略谋划,注重决策部署,更要从实施着力,强化统筹协调,抓好落地落实。为此,中科院从三个方面对“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做出安排。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保障资源和政策支持,确保规划顺利有效实施。二是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实施合力,院所协同、部门联动,共同推动规划顺利实施。三是加强过程管理,严格评估验收,建立健全动态监测、中期评估和期末总结评估制度,强化择优支持。
 
  为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中科院同步印发了《“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组织实施方案》,同时协调推进院重点和专门规划、院属单位“一三五”规划工作,形成统筹编制、统筹实施、统筹管理的完整规划体系,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实施工作要求,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全院“十三五”规划顺利有效实施,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重大改革发展任务,确保如期基本实现“四个率先”目标。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为「中国半导体照明网」网站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如未正确注明文章来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