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于洞察行业信息的读者会发现,从2015年年底开始,包括欧司朗、佛山照明、国星光电、木林森在内的行业巨头,频频“出招”。高管人事变动,引发新一轮“离职潮”。高级决策层同样进入“换血”阶段,股东、董事更换频繁。
2016年是地方党委、政府换届年。灯饰照明行业似乎也不闲着,消息人士称,灯企的人事动作,似乎一直就没有“歇脚”的迹象,对于如此频繁的人事调整,不仅仅是企业内部改革举措。业界分析评价褒贬不一,这与时下新经济常态的大环境,有着潜在隐形、千丝万缕的关联。
“扎堆”离职:行业低迷致使企业被迫“洗牌”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讯,从去年年底到现在,灯饰照明企业一波接一波的离职消息,不断对外披露,并引发一轮又一轮的热议。
2014年7月14日,吴正喆和王兵兵离任亿光集团。吴正喆原来担任的亿光照明总经理一职,由李建南接任。王兵兵的职务则由苏慧娴接任。
2015年11月3日,勤上光电对外发布关于董事会秘书辞职及新聘任董事会秘书的公告,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2015年11月3日收到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段铸先生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段铸先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会秘书职务。段铸先生辞去董事会秘书职务后,将继续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
2015年12月2日,阳光照明独立董事林维向公司董事会提出“裸辞”。
2015年12月29日,远方光电独立董事邓川辞去独立董事、董事会审计委员等职位,并不再在远方光电任职。此前几天,厦门乾照光电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林晓辉,向公司董事会提交书面辞职报告。
2016年元旦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海洋王照明原副总经理李彩芬、黄修乾卸任,陈艳女士接手副总。
2016年4月25日,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收到公司副总经理魏翠娥女士的书面辞职报告,魏翠娥女士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其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记者认为,出现如此频繁的人事变动,绝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常规“换届”。经过近几年的行业低潮,大企业为换新气象进行人事变更,更大的可能则是换一位领导,换一种思维,让企业增添新的活力。在经济持续下行的节点上,曾经被企业奉为“宠儿”的高层、高管,大多因业绩下滑、管理疲软不再是“香饽饽”。被炒或请辞成为一种必然。
不得不思考的是,频繁的换血和洗牌,是否就真的能够给企业带来缓冲的机遇,注入的新鲜力量,是否会“水土不服”。这只能用时间去考量企业决策们的眼光和执掌能力。不争的事实是,稍显浮躁的人事革命背后,隐藏着企业发展路上,不断凸显的种种危机。
“尴尬”职场:职业经理人让路资本的“宿命”
行业人士认为,吴正喆的离开是因为亿光的战略第一阶段的目的已经达到。也有人认为,这是职业经理人的“悲催”,也是职业人的“宿命”,必须服从资本的意志。
无论是高层,还是高管,甚至因为他们离职,带来其“亲信”的组团裸辞。在某种意义上,是企业无奈之举,亦非请辞者的情愿之为。从初出茅庐,到行业历练,到独占鳌头,最终离开服务、耕耘多年的企业。其中的酸甜苦辣咸,只有当事人品味的真切。
在新经济常态下,“工匠精神”更多的是体现在职业经理人的专业上。资本时代已经来临,大品牌、大企业的战略眼光,逐渐将用“人”的策略弱化,“钱”景才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
笔者曾经就从职业经理人到股东,到底要走多长的路的话题,撰写过一篇报道。作为有潜质的股东,利益的层面更多的反应在个人工作能力上。对于不知深浅的人事变动,职业经理人的身份略显尴尬,甚至于有些“悲催”的意味。在资本市场逐步占据企业未来战略高地时,这群曾经意气风发,激情昂扬的经理人,不得不为资本让路,成为资本的“俘虏”。
有人退出,就必定有人进入,这是社会规律。针对企业而言,新鲜的血液的注入,可以让企业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对于企业不断“纳新”,业内人士普遍持乐观或观望态度。这是人才战略的又一次“实战”型的体现,进入公司的“新人”,大多出现在管理、销售、金融岗位,看似突然的人才引进和岗位调整,实则顺理成章,为企业所需。
笔者认为,频繁、密集的人事变动,标志着灯饰照明企业在市场、资本两大版块,实施人才机制战略的再次“上路”。这对推动企业全面转型升级、探索未来发展大计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绑架”上路:人才战略或促成企业全面升级
2015年12月9日,佛山照明董事会收到包括董事长潘杰先生在内的11位董事及监事的辞职申请。半个月后,经董事会选举,何勇为董事长、法人,庄坚毅副董事长。2016年1月8日,公司财务总监尹建春请辞。
2016年1月26日,佛山照明董事会聘任刘醒明为总经理,魏彬、解庆、焦志刚、陈煜、胥小平为副总经理,林奕辉为董秘,汤琼兰为财务总监,黄玉芬为公司证券事务代表。
2016年8月10日,佛照再传高管“换血”消息,监事张勇、张学权请辞,改任行政职务。
2016年9月9日,董事刘韧正式辞职,并不在公司任职。佛照连续“紧锣密鼓”的高层“震荡”,一度被业界视为佛照的“多事之秋”。
2016年9月12日,木林森提名孙清焕先生、郭念祖、易亚男、郑明波为第三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唐国庆、张红、陈国尧为董事会独立董事候选人。加上GE的“隐退”,在行业内掀起轩然大波。GE事件的持续发酵,被迫让企业改变战略,其中就牵涉到人事的无奈变革。
2016年9月18日,年富力强的邵嘉平博士加入欧司朗,成为大中华区通用照明销售负责人。时隔一日,欧司朗又任命金融老将MichaelFlieger为美洲地区CFO(首席财务官)。
记者注意到,欧司朗“新人”邵嘉平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博士学位,一直热心致力于推动LED产业发展,拥有17年的LED行业经验。而就任美洲地区CFO的MichaelFlieger,今年42岁,在过去的14年间,Flieger在欧司朗担任多个领导职务,包括担任印度尼西亚的财务总监和业务总裁。最近在欧司朗的总部担任企业首席审计主管。
在外界看来,佛山照明、木林森、欧司朗三家行业代表,去年延伸到今年的人事“地震”,是一面镜子。这是企业发展历程中的必然。是成熟的标杆企业实施资本战略、开辟更新“疆土”的大环境需要。是大品牌企业开展行业引领作用具备的社会使命。
LED行业高管大“洗牌” 人才战略能否成功?
在新常态经济形势下,企业不得不面临的改革“阵痛”。人才“换血”也许会推动企业新一轮战略的全新起航,全面升级的改革之路,是否会因为人才机制的进与出而铺就,业界将拭目以待。
“减肥”良方:家族模式结构逐渐被“边缘化”
记者注意到另外一条消息:艾比森光电5月7日公告称,丁彦辉辞去其兼任的总经理职务,仍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同时,丁彦辉提名推荐董事李海涛为新任总经理候选人。
丁总请辞总经理职务,开始了董事长、总经理由一肩挑向独立分流的转换。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发展中,纯碎的家族式管理,将逐渐被“边缘化”。
董事长和总经理是现代公司中两个最重要的角色,两职合一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有利于企业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从而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但是,公司发展壮大到一定的程度,将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能分开就有了优势。可以避免权力集中于一人,规避“一言堂”给企业决策的片面性,让企业戴上沉重的“枷锁”。
从金达照明前段时间发布的股权调整消息得知,金达力图通过资本变革,逐渐实现创始人+职业经理人的转型之路。种种迹象表明,过去盛行的纯家族管理型的模式,随着新形势的“压迫”,将逐渐“隐退江湖”。夫妻公司、父子公司、兄弟公司、连襟公司……会随着改革的推进,“皇亲国戚”不再“堆积”在企业的高级决策层面,这是企业“减肥”、减负过程带来的必然结果。
家族模式的隐退,带来最直接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重要岗位的“纳新”,让思维和资本紧紧联系在一起。“朽木不可雕”的顽疾有望得到诊治。笔者预言,在未来五年内,纯粹的家族企业将彻底“消失”。至于最终结局如何,就目前灯饰照明行业的分流态势,尚是“雾里看花”,随着迷雾的散去,经过又一轮的全新整合,去“家族化”的未来一定指日可待。
总结:人事变革是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进与出的辩证关系,是时代进步、历史变迁的产物。本文引用了部分友媒的资讯,在此一并致谢。文中纯属笔者个人观点,对行业发展不产生任何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本报会持续关注行业人事动态,继续做好跟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