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资讯 » 产业 » 正文

厦门首富回老家种菜,背后有怎样的产业动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1-09 来源:界面新闻浏览次数:277
   在高科技行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厦门首富林秀成竟然回到老家去种菜,这里面的巨大反差不仅因为是“跨界”,还有几分“卸甲归田”的即视感。那么,林秀成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动机跟丁磊养猪一样么?
 
  因为一场网络直播,昨日厦门首富林秀成在老家的“菜园子”遭遇一大波网友的强势围观,创事纪邮报也兴致勃勃地加入。这是一场厦门首富本人并没有露面的直播,但这并没有打消吃瓜群众们的热情与好奇。据称,直播的围观者超过5万人(看录像的咱就不算啦)。
 
  林秀成是福建三安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三安集团”)的董事长,旗下拥有上市公司三安光电。他也是三安光电的董事长、实际控制人。2016年他与儿子林志强以240亿财富蝉联厦门首富。他是一位精明又神秘的福建商人,早年涉足过钢铁、茶叶、房地产,但最终在光电产业获得了巨大成功。
 
1483928378(1)
 
  ▲厦门首富林秀成为什么要回老家种菜?
 
  2008年三安光电借壳上市,随后股价一路走高,公司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已是一家市值578亿的大公司。凭借这一“光电神话”,林秀成本人也成为“LED大王”。不过,三安光电也曾在2013年初被曝用巨额投资换政府订单,给各地政府提供远高于市价的LED路灯。
 
  事业正如日中天,高科技行业的富豪竟然回到老家去种菜,这里面的巨大反差不仅因为是“跨界”,还有几分“卸甲归田”的即视感。那么,林秀成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动机跟养猪的丁磊一样么?
 
  一、“LED大王”和中科院联手种菜
 
  厦门首富种菜的地方说是个菜园子,其实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工厂,官方称之为“植物工厂”。而种菜的方式,也不是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方式,而是采用标准化、无土化的模式,通过对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进行规模化的蔬菜种植,更有机器人负责蔬菜的收割和运输。
 
  所以,这个菜园子不是位于一片良田之中,而是在一个光电产业园里,由旧厂房改造而来。由于蔬菜的种植过程不需要土壤、不需要农药,加之采用了比一般制药工厂更严格的10万级洁净厂房,生产出的蔬菜不需要清洗就可以直接食用。
 
  创事纪邮报注意到,这个植物工厂最核心的技术是针对不同蔬菜的喜好提供营养液,并控制光照。在如此高科技的工厂里,光照不是由太阳来提供而是LED灯具,林秀成正好是“LED大王”,控制光照自不在话下。
 
  比如,自然光中包含了7中颜色的可见光,其中红光可以让蔬菜长得更快,蓝光可以促进蔬菜生成蛋白质,品质变得更加优良,绿光对小苗的生长比较有利。林首富的技术可以把这些光分离出来,对植物进行针对性地照射。据媒体报道,三安集团旗下的三安光电已经成功研制出用于植物照明的LED芯片。
 
1483928432(1)
 
  ▲中科三安的植物工厂内部
 
  林首富懂光但不懂植物,什么植物在什么阶段喜欢什么样的“光配方”,他是不懂的。另外,植物生长除了光,还需要营养液、空气等要素的配合。为此,他找来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2014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与三安集团签署协议,在共建植物工厂方面开展合作,设立中科院三安植物工厂研究院,下设国家级现代植物照明技术中心、国家级现代植物生长技术工程中心等4个研究中心,每个中心由一名院士牵头组织。
 
  到了2015年,三安集团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成立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科生物”),建立植物工厂并落户林秀成的老家泉州市安溪县。中科生物注册资本1亿元,由三安集团持股35%,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持股10%,剩余股份由6位自然人持有。
 
  值得注意的,由于植物工厂的投资风险较大、周期较长,林秀成并没有用旗下上市公司三安光电的名义来操作,而是用三安集团来展开。
 
  2016年初植物工厂正式动工,B1一期项目目前已经投产。据海峡都市报报道,该植物工厂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总投资70亿元,分5年投入,将建设占地200亩的光生物研究院、占地300亩的产业化基地及仓储、营销、配送系统。
 
  报道还称,预计达产后实现产值80亿元,其中蔬菜类20亿元、自动化装备30亿元、深加工30亿元。
 
  在这个植物工厂里,由于植物生长的各种条件均被控制在最适宜的水平,植物的生长周期大大缩短。蔬菜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长周期大概在2—3个月不等,但在植物工厂只需要40—50天不等,缩短了一半以上。
 
  二、国内外照明巨头争相推动植物工厂
 
  事实上,植物工厂并非新鲜事物。3年前,创事纪邮报就受邀在厦门的另一家LED企业见到过类似的实验室。不过,那个实验室的规模较小,且各方的技术实力不及中科生物强大。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国内就有各类植物工厂80多家。
 
  在国际上,植物工厂的应用更早更广泛。早在1957年丹麦就建成了世界第一个植物工厂,后来日本将其发扬光大。比如,富士通利用植物工厂产出低钾生菜,专供肾病患者。化妆品品牌资生堂旗下用植物工厂培植蔬菜,用作化妆品和药品的原料。
 
  最近国内外又掀起了一波植物工厂的热潮,幕后的推动者多是布局LED产业的照明巨头,比如飞利浦照明、欧司朗、GE照明、三菱化学、昭和电工等。除了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追求外,照明巨头们也在为LED探索下游应用。这个产业动机,也正是厦门首富林秀成“跨界”种菜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以前国内LED企业不愿进入植物照明领域,很大程度是因为技术专利的缺失,不愿意投入研发植物照明的LED芯片。在掌握了这方面的技术之后,林秀成回老家种菜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1483928486(1)
 
  ▲飞利浦照明也在积极推动植物工厂
 
  海西晨报报道,林秀成的这个菜园子日均产量已经达到1.2吨—1.5吨,并流入福建本地的超市进行销售,此外还将联合电商进行生鲜宅配。不过目前售价颇高,直播中透露每棵菜在市面上的售价接近10元,大概属于普通人偶尔才能进行的“消费升级”。
 
  (后经创事纪邮报核实,生菜两棵约150g在超市售价11.8元,差不多是普通生菜价格的10-12倍)
 
  由此可见,现阶段植物工厂的生产成本比传统种植要高出很多。对于背后的生产成本,昨日的直播避而不谈。
 
  创事纪邮报观察,除了厂房设备、科研人员的投入之外,植物工厂的能耗也是一大支出。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植物,除了营养物质之外,温度、湿度、光照几乎全部由大自然提供,这方面的成本很低。植物工厂里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全部都要靠人工用电来维持,尤其是光照的耗能巨大。
 
  在业内,如何在实现人工智能控制环境的基础上,降低能耗,真正实现植物工厂的绿色节能,仍是重要的研究方向。目前看来,即使在LED照明、太阳能发电领域有着相当技术积累的三安集团,也还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也正因此,林秀成的最终目标不是种菜,而是经济价值更高的中草药以及医药原料的生产。创事纪邮报获悉,未来这个植物工厂将在抗癌治癌药品的研发和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方面加大投入。在此之外,LED光源、营养液配方和自动化系统设备方面的销售,也可能是这个植物工厂的重要收入来源。
 
  植物工厂虽然前路漫漫,但国家方面已经释放出积极的信号。创事纪邮报注意到,去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习大大就专门参观过一家企业的LED植物工厂,并为该技术“点赞”。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为「中国半导体照明网」网站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如未正确注明文章来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