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山南海大道与海八路这两条南海区交通主干道两旁,屹立着高大的路灯,在每个黑夜里把道路照得通亮。在15000公里以外的上海,国内首条采用LED隧道灯照明的长江隧道,内置的LED条形隧道灯,不仅能无级调光,还可以自动检测故障、自动光衰检测,节能效果显著。
上述路灯都是昭信制造。而这些场景的实现,则得益于多界面光-热耦合白光LED封装优化技术的突破。熟知昭信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家有着数十年历史的佛山本土企业,通过一次次转型升级,成为一家以光电子产业为主体的现代企业集团,目前旗下拥有4家高新科技企业。
在广东昭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万小承看来,集团实现跨界转型,推动力来源于企业文化中的创新法则,法宝是与高科技团队的产学研合作。
突破LED封装技术瓶颈
迅速占领路灯市场
今年1月,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揭晓。广东昭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连同华中科技大学、深圳市瑞丰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多界面光-热耦合白光LED封装优化技术,一举夺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作为技术的应用企业,昭信集团是这项技术的牵头推动者。万小承向记者介绍了这项技术的研发经历:“2008年以前,由于技术限制,中国生产的LED路灯照明亮度难以达到90流明/瓦,这个亮度参数是LED灯能否用于路灯照明的重要技术指标。”
南海大道上的路灯由昭信集团生产,昭信LED路灯智慧照明系统已经覆盖桂城众多道路。
相中这个市场空白,昭信集团开始谋划与华中科技大学的刘胜团队合作,试图突破我国LED封装涉及的一系列基础技术、材料和工艺方面的技术瓶颈,从根本上解决高品质白光LED封装优化方法及工艺。2008年,通过使用新的生产工艺,昭信集团生产出亮度达90流明/瓦的路灯,并成功在佛山的多条道路上应用。经过几年的改进,现在昭信生产的路灯可以达到150流明/瓦,在实验室甚至能达到180流明/瓦。
目前,上述研发成果已成功应用在昭信集团LED道路照明、商业照明等产品开发中,获得相关发明专利12项,为公司的产品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项技术带动一个产业
产学研合作助企业转型
在万小承看来,这个项目所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通过项目历时8年的推进,昭信集团借力实现转型升级,从一家传统制造企业转型为涵盖半导体照明上中下游产业链的企业。集团旗下的广东昭信照明科技有限公司也从一家没有人会做LED产品研发的传统工厂,一跃成为以研发、生产销售半导体照明应用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
而这个合作的开始,最早可以追溯到2006年。当年,昭信集团董事长梁凤仪提出“以退为进”的发展思路,要将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2008年3月,昭信集团决定进入照明行业,瞄准LED领域。
“转型之初,企业缺乏技术人才,当时就选择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捆绑发展,通过产学研合作,在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同时,为企业建立人才梯队,并引进新技术。”万小承表示。
“我们当时要做LED路灯的项目,除了投入项目所需资金外,还为刘胜团队提供一个与企业‘捆绑发展’的平台。”万小承介绍,所谓捆绑发展,意味着企业不仅将刘胜团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造社会效益。与此同时,刘胜团队还成为昭信光电公司的董事成员,与公司共进退。
这一合作从2008年持续到现在。而基于这次的成功尝试,目前,昭信集团已经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开展了不同深度与广度的产学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