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照明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国。凭借“十二五”时期相关政策规划的大力扶持,我国俨然已成为半导体照明大国。而迈入“十三五”,半导体照明新兴产业的未来之路如何前行,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不妨跟随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一起从《规划》读起。
《规划》恰逢其时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从照明、显示逐步向汽车、医疗、农业等领域扩展。”短短几句,《规划》就将半导体照明产业当下的发展态势清晰概括。正如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秘书长吴玲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所言,半导体照明行业正在迎来一个新的拐点。
“这个时候,无论在产业导向还是创新驱动和发展环境上,都需要更完善的顶层设计,需要政策给企业一个‘风向标’,让整个行业能够有共同的发展愿景。”吴玲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实际上,早在2009年和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就先后印发了《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和《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旨在引导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不难发现,当时印发的部门只有6个,而此次《规划》的印发部门增加到了13个,这当中的缘由与光照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围不无关系,比如,光照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以及光与照明在调节人体健康机能方面发挥的作用,等等,这就是农业部、卫计委等部门参与进来的原因所在。”《规划》主要起草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常务副秘书长阮军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家层面对于半导体照明产业的日趋重视。
而在吴玲看来,半导体照明作为一种新型光源,现在已经具有强劲的竞争力,它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照明。“数字化、智能化加快发展,半导体照明开始出现技术交叉、产业跨界融合的发展趋势。特别是随着智能照明技术的逐步成熟,将在今后一段时期与半导体照明深度融合,为全球半导体照明行业带来新的巨大变革。”吴玲断言,这将是半导体照明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之一。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这一点,《规划》中也有所着墨:“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制造2025》、城镇化等加快实施,为半导体照明产业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智慧家居、智慧城市建设等推动半导体照明产业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催生新供给。
万亿元目标不是“梦”
“2020年整体产值1万亿元”是《规划》列出的2020年主要发展指标,可谓是《规划》最夺人眼球的部分,也是社会各界存在争议的一个点。半导体照明产值真能达到这么大?是不是虚估了?一时间,媒体关于这一数字的猜测报道也甚嚣尘上。
值得注意的是,从《规划》公布的数据来看,2015年LED照明产业整体产值为4245亿元,同比增长21%,但该数据还没有达到2013年相关规划的4500亿元目标值。
“显然不是虚估,这当中存在一个统计口径的问题。我们所说的1万亿元产值指的不仅仅是光源和灯具产业,而是全生产链条的产值统计。据此统计,今年年底我国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就可以突破6000亿元大关,所以到2020年实现万亿元的总产值并不是‘说大话’。”吴玲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对此目标,阮军更是充满信心,“《规划》起草前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而对于我们联盟来说,也是一直跟进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变化达15年之久,随着国内市场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和国际产业的进一步东移,1万亿元算是比较保守的估计了。”
对于培育LED照明龙头品牌企业,《规划》的目标似乎更为“远大”了。其中,《规划》明确2020年形成1家以上销售额突破100亿元的企业,培育1~2个国际知名品牌,10个左右国内知名品牌;而《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的目标则仅仅是形成20~30家龙头企业。
“破百亿企业到时肯定不止是一家。”吴玲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据她了解,2016年销售额过50亿元的企业就已经有三安光电、木林森、欧普、飞乐音响等多家企业。
而中国照明学会秘书长窦林平更是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断言:“不用等到2020年,明年就可以看到百亿半导体照明企业的诞生。”据悉,近两年,木林森、雷士集团、阳光照明、飞乐音响等企业分别喊出“百亿元”的目标,它们通过资本并购、国内外产业整合、产能扩充等方式,目前正与“百亿元”目标越来越近。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还注意到,《规划》明确,2020年产业集中度,即排名前10名的企业产值之和在整体产值中的比重提升到15%。按此比例计算,到2020年前10名的企业产值之和为1500亿元。但据“2016百强榜”显示,2016年,全国前10名的LED企业销售额总额为501.4899亿元,距离2020年目标的1500亿元还差近1000亿元。
不过,从很多官网对外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业绩增长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业绩增长势头良好,如三安光电营收同比增长46.34%,飞乐音响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4倍等。因此,相关受访专家预计,在未来三年,如果前10名企业均保持较高增长,前10名企业销售总额达1500亿元的目标值得期待。
挑战不容小觑
正如《规划》所言,目前,全球半导体照明产业的优势资源逐步向骨干龙头企业集聚,企业并购加速,从业内并购逐渐转向跨界融合。企业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从产品制造商逐步向产品、服务系统集成商转变,转型升级加速。
产业发展造就新趋势,所以有了《规划》的高目标设置。但是机遇往往伴随着挑战。在窦林平看来,我国在照明服务设计环节的水平还是离一些国际大品牌有较大差距。“这里面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生产商与设计师的脱节;二是由于一些利益纠葛,导致最好的产品不能用在关键环节上,使得最后的照明效果与一些国际大品牌存在差距。”窦林平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
而《规划》也对当前半导体照明行业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概括: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存在技术创新与集成能力、系统服务能力以及企业综合竞争力不足等问题,面临产业结构有待升级、产品质量有待提升、品牌影响力有待增强、标准检测认证体系有待完善等重要挑战。我国要实现从半导体照明产业大国向强国转变,迫切需要加快半导体照明产业转型升级。
“当下半导体照明的同质化竞争严重,质量有待提升。”窦林平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半导体照明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产品具有同质化发展趋势,且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缺乏差异化创新。同时,企业为了争夺市场,用低端产品,牺牲性能降低成本,产品存在价格便宜、质量没有保障的现象,这也会导致整个半导体照明行业市场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价格混乱的现象。
而在品牌建设方面,“我国企业也是交足了学费。”吴玲笑言,如何在全球的品牌竞争中取得优势,如何在全球的产业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些都是我国在品牌建设当中遇到的挑战。
在吴玲看来,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完全用自己的牌子去打开国际市场,也可以通过并购一些国际品牌来实现自己的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实际上,现在一些国际品牌例如欧司朗退出部分照明业务,飞乐音响并购喜万年等为中国产业走出去创造了不少机遇。”
在这一方面,规划也有着墨,例如,“加大LED照明行业品牌建设力度,积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品牌管理模式,引导企业建立和实施自主品牌发展战略,增强品牌管理能力,加大品牌宣传推广,逐步提高自主品牌产品生产和出口比例。鼓励地方优化布局,建设一批半导体照明特色产业及服务集聚区,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化、差异化发展,探索在重点集聚区开展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等等。”
“如何更好地进行跨界大融合,如何实现协同创新,这些都需要政策引导,需要顶层设计,我们亟待建立一个健全的创新环境,实现资源共享,为半导体照明的产业创新和发展扫清障碍。”吴玲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