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电气化是升级版的电气化,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是数量和质量上的飞跃。再电气化强调转化为电能的生产资料是清洁的、零排放的,更广泛、更深入地被人们利用。从生产环节看,再电气化体现为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从消费环节看,再电气化体现为电能对化石能源的深度替代。
过去,在国内,电力交易市场机制和规则的缺失制约了能源资源的全国性优化配置。一方面,煤炭消费量持续下降。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退出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2017年还将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另一方面,新能源装机增长迅猛。2000--2016年,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年均增长46%和62%,大大高于全球平均增速。
在国外,再电气化需要用户深度参与系统调节,欧美很多国家对此有丰富的经验。比如德国充分发挥电价响应和引导功能,运用电价机制鼓励用户进行错峰用电。在用电价格较低的时段,用户主动启动电锅炉或热泵设备用于风电供暖,给电动汽车充电。比如丹麦,已经依靠完整的激励机制和精准的政策设计,有力地促进了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实现再电气化,基础就是大电网。研究表明,90%以上的清洁能源必须转化为电才能得以应用;第二就是大市场,即需要设计精准的政策和市场机制,提高系统平衡能力,实现有效引导和激励;第三是打破市场交易壁垒,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最终形成竞争充分、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市场体系,更好地推广实现再电气化。
由此,实施再电气化,只有进行精确的政策和市场机制设计,加大重大技术组合式突破以及推动用户的深度参与系统调节,才能能够实现整个社会与能源系统以智慧的方式高效耦合运行,全面实现电能替代,才能将未来的电力系统打造成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的新一代电力体系,进而让“再电气化”对中国的小康生活有重大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