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在北京·顺义·首都机场希尔顿酒店隆重开幕。本次论坛由由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CASA)和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主办,中关村科技园区顺义园管理委员会、北京半导体照明科技促进中心、北京麦肯桥新材料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承办,得到了科技部、发改委、国标委和北京市科委等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会期两天半,期间举行全体大会2场,技术分会16场,产业峰会3场,专题分会或活动7场,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百余名半导体相关研究机构、企业技术专家担任演讲嘉宾。
在11月2日上午,由广东凯西欧照明有限公司和飞利浦照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光品质与光健康”分会上,来自同济大学戴奇教授分享了“基于昼夜节律与视觉效果一种新型照明空间”主题报告。他表示,光不仅引起视觉效应,还可以导致非视觉效应,如调节生物节律。在千禧年发现非成像光敏视网膜神经细胞后,光的生理效应才开始被深入研究。
虽然完全理解非视觉效应的机制仍须努力,但是基于人眼内入射光的特征,评估光生理刺激的量化模型已经被提出。由于发光二极管(LED)技术可以灵活设计光谱,故调整灯光的生理效应和视觉效果,以适应不同建筑环境的使用已经成为可能。
因此,关键是发展一种新颖的考虑视觉和非视觉的照明设计框架,并通过白平衡、色彩还原和色温等的组合实现照明应用。
戴奇教授表示,我们提出了一种照明设计空间,它可以探究光生理效应和光亮度(视觉亮点)的结合。为了表现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我们采用基于四通道彩色可调LED光源的色彩混合方法,并最大化提出的空间色域。这个色域代表了室内照明设计师可能瞄准的目标(节律和视觉效果组合)。
作为一个应用范例,他还展示了色彩可调LED解决方案可以用于动态模拟日光的生理和视觉特性。戴奇教授认为,提出的新型照明设计空间框架可为照明设计师提供重要的见解和指导,还可以提高照明科学家的技术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