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位研究人员告诉三星,他在一家韩国船舶安全公司找到了新工作,但他实际上进入了一家总部位于成都的公司,这家公司与三星的中国竞争对手京东方关系密切,据猜测,或为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实际上,不仅是三星一家企业面临着这种人才与技术流失的“焦虑”,实际上,此次中美贸易大战的主要原因,也是美方对大量资金、人才与技术等生产力资源流向中国感到了极度的“焦虑”。而且随着中国制造业进入到一个由量往质的转型关键期,对全球的人才与技术需求,可以说是个无底洞!
而在半导体显示行业犹为明显的原因,是因为半导体显示即是一个很专业的“偏科”市场与技术,又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市场与技术。半导体显示行业的这个特性,注定了在全球范围内真正从事这个行业的技术人才数目极其有限,也导致了这个行业的人想要找到工作,也只能随着这个行业的产能流动而流动。
从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原来的消费类电子产能聚集地——亚洲四小龙,都由于投资资金萎缩,市场衰退,不得不把新一代的产能往中国境内转移,绝大多数的消费类电子组装业务和零组件模组加工业务,都聚集到了中国内地。
在期间,半导体显示产能也开始先从模组段往中国内地转移,慢慢拉动上游面板产能也往中国内地转移。到现在为止,全球约七成以上的显示器模组产能和超过三成的显示面板产能,都是由设在中国内地的企业所提供。
同时为了降低供应链服务成本,中国内地的产能配套与就近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全球的半导体显示面板产能,也开始往中国内地聚集。从2016年起,全球新建的面板产线,七成以上都是建在了中国内地。
伴随着这些产能迁移的后面,同时也是全球半导体显示行业的技术人才大流动。中国内地的这些面板厂为了加快产能释放速度,除了大量聘请全球有从事面板行业的各种离退休人才加盟外,中国境外的面板企业解聘、离职的人员,也成了各方争抢的对象。
仅管自动化的提升,按道理来说在单位产能的用人数量上应该有所降低,但中国内地很多新建的面板产线,都是新一代的设备与技术,有太多的新工艺需要大量的人去试验整合,另外与国外完全不同的用工模式,以及相对低效的管理水平,另外,中国内地的面板产线,一般都自己承担了劳动密集型的后段模组产能,所以在单位产能的用人数量上,往往是全球市场上平均水平的几倍以上。
而且在半导体显示的基础技术上,中国要落后全球一到两代的水平,有着至少十年以上的差距。因此在一些海外面板企业相对成熟的技术,中国内地的面板企业由于没有原理上的充分理解及量产上的经验积累,对海外面板企业的研究人员和有量产经验的技术人员更是需求十分急迫。
事实上,为了吸引全球的半导体显示行业才来中国工作,中国国内的面板企业不但开出了十分丰厚的工资待遇,并且在很多政策上都是一路绿灯。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的岗位或人员,中国国内的面板企业也向海外的一些面板企业学习,把它们初期创业时的挖人模式、用人模式、留人模式学了过来。
有行业资深从业人员对李星表示,像前面所讲的这种为了让某些重要岗位的人为自己企业,专门为他们设置一家新的企业来规避相关竞业禁止限制,实际上在全球的半导体显示行业里十分普遍,绝大部分的半导体显示企业在创立初期,或新产品新技术攻关期间,都有过类似的操作。
据李星从行业中了解到的信息,实际上,全球真正从事半导体核心技术工作的人,TFT面板技术人员不过上千人而已,而真正掌握OLED面板量产技术的人员则更少,全球加起来不过三、四百多人,也就是说,全球面板厂从事前段黄光段的核心技术人员,总共加起来都不会超过二千人。
目前全球运行的面板产线超过一百多条,这两千多人分下来,每条产线还不足20个人,可以想象半导体显示行业的人才有多紧缺。也难怪每一个核心技术人员的流动,都会是行业里十分关注的大事情。
实际上,全球面板的总产能每年都在增加,加上由于显示器件的定制化程度越来越高,半导体显示器件所要面对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因此行业所需要的面板人才也是每年递增中,而中国内地的人才缺口则更大。
而中国内地由于半导体显示行业的基础仍较薄弱,在很多领域,只能去全球市场上网罗相应的人才。而海外企业由于慢慢收缩面板产能,也不再把培养半导体显示人才作为自己的长远规划来实施,随着老员工的离退,海外的半导体显示人才也只会越来越少。
这样一来,中国国内在大力发展半导体显示行业,多方布局产能,提升产能配套率的同时,如何真正培养中国自己的半导体显示人才,加强自身的半导体显示基础科研工作,将是半导体显示行业,甚至整个消费类电子行业近几年的工作重心。
而如何把海外面板企业培养核心技术人员的经验学到手,而不是让产业界的一群“技术流氓”天天敲诈给高工资高待遇,然后被迫买了一堆高价的设备与材料,眼睁睁看着它们混完五年合同“技术高管”后潇洒离去,又幸灾乐祸的看着它们接着去“祸害”下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