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减值损失会引爆上市公司业绩地雷吗?
回想2014年-2016年,资本市场并购达到高峰,多少牛股借此股价一飞冲天。如今业绩承诺陆续到期,不少并购标的业绩变脸,商誉减值风险高悬,伴随着公司股价出现断崖式下跌。如全通教育(300359),在2015年并购9大项目,股价一度涨至467.57元/股(按前复权计,为99.42元/股),而如今,每股仅6.27元。
日前,证监会发布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着重明确上市公司合并形成商誉每年必须减值测试。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如今发布2018年度业绩预告的1212家上市公司中,52家公司提及将受商誉减值影响,其中,23家公司业绩出现下滑,13家预计亏损,还都在中小板。
当年的承诺还能不能实现?时间,才是最好的检验者。
疯狂并购的产物:1.45万亿商誉高悬,中小创更需警惕
从被称为“并购元年”的2012年开始,A股上市公司商誉规模便开始急速狂奔。截至2018年三季度,商誉规模达到历史最高峰的1.45万亿元,与六年前相比,相差约8倍。
2015-2016年,资本市场的并购达到高峰,2015年商誉增速高达96%。在2016年9月,证监会修订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有效的降低了借并购炒作的现象,商誉快速增长的势头逐渐放缓。
相对于商誉原值,商誉的资产比则更应值得关注,这意味着,一旦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损失,会否引爆业绩地雷。
整体来看,A股最新商誉规模占净资产比例约为3.73%,商誉减值对全市场影响有限。但中小创公司风险则需警惕。2018年三季度,创业板商誉规模为2761亿,占净资产比例高达18.62%,中小板为3774亿,占比为10.64%。
实际上,商誉减值损失风险已在2017年有所体现,当年商誉减值损失已经由前一年的114亿元猛增至366亿元,其中,坚瑞沃能(300116)、中国石油(601857)、*ST巴士(002188)三家合计计提了近百亿元的减值损失,受此影响,坚瑞沃能、*ST巴士2017年分别亏损37亿和20亿,股价也跌去近8成。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均为中小创公司,曾经都因并购重组股价攀升,如今落得一地鸡毛。
高商誉集中地:传媒、计算机、医药商誉规模超千亿
从行业来看,截至2018年三季度,传媒、计算机、医药生物三大行业商誉余额规模均超过千亿元。
若从资产占比来看,以商誉占净资产比例超过10%的传媒、休闲服务、计算机、医药生物、家电等五大“轻资产”行业来分析,虽说总体商誉大增在2014年至2016年,但细分来看,传媒行业商誉主要在2014年至2016年一季度形成;休闲服务相对滞后,2015年至2016年中爆发,在2016年中报占比曾高达32.49%;家电随后,主要集中在2016年-2017年中,计算机与医药生物则保持持续上涨。
一般而言,并购标的业绩承诺期往往在2-4年,以此预测,商誉减值的高峰预期出现在2017-2019年。
年报显示,2017年商誉减值损失大幅增加,传媒行业以69.34亿“拔得头筹”,电气设备、采掘业紧随其后。而从目前年报预告来看,这些行业在2018年商誉减值风险依然居前。
承诺的检验者: 13公司因商誉减值预计2018年亏损
虽然商誉高不等于商誉减值高,但那些商誉规模动辄百亿的公司还是应该警惕,特别是中小创公司。三季报数据显示,13家上市公司商誉规模在百亿级商誉规模,而商誉占总资产比例超过50%的有21家,更有18家公司商誉规模超过了净资产。
此前,虽然并购标的业绩承诺是细分到每年,但一般上市公司到业绩承诺到期之后才会进行商誉计提。就此情况,证监会日前专门针对商誉减值发出第8号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着重明确上市公司合并形成商誉每年必须减值测试,不得以并购方业绩承诺期间为由不进行测试。
可以说,2018年商誉减值风险高于去年,原先业绩承诺在2019年、2020年到期的项目在今年也要面临计提商誉的风险。
截至11月27日,有1212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18年业绩预告,其中52家上市公司在业绩变动原因中提及商誉减值影响。其中,传媒行业11家,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则分别有7家、6家、5家。其中,宁波东力(002164)、雏鹰农牧(002477)等5家公司预计2018年亏损额均在1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