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资讯 » 一带一路 » 正文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叶冬柏谈“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26 来源:科技日报作者:房琳琳浏览次数:600
 

这是12月16日在柬埔寨上丁省拍摄的桑河二级水电站。
 
  柬埔寨最大的水电工程——桑河二级水电站17日在柬埔寨上丁省举行竣工投产仪式。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柬埔寨能源建设的重点项目,该电站建成投产将为柬埔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成为中柬能源合作的典范。新华社发

  “一带一路”科创故事汇
 
  编者按 古老中国,因丝路文明闻名世界。
 
  而今华夏,借“一带一路”广交朋友。
 
  科技创新领域的国际合作,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作为使命,完全可以超越种族和国别,率先谱写出天下大同的辉煌乐章。
 
  创新型国家战略已经在中国各行各业的升级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愿景中,我们愿意贡献中国智慧、分享中国经验。
 
  为此,本报从中外初步合作的成果中,选取能反映中国诚意和大国担当的经典案例,开设《“一带一路”科创故事汇》专栏,以飨读者。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旨演讲,指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
 
  习总书记倡议,中国愿同各国加强创新合作,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4项行动。
 
  “我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发言,第一感受是,总书记很熟悉科技工作和国际合作。”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叶冬柏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提出的《行动计划》目标非常具体和务实,一年半过去,回头看在此框架下实施的工作,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将继续带着诚意,将《行动计划》进行到底。”
 
  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乃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科技合作都是主阵地
 
  随着创新全球化格局逐步深化,科技创新在应对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疾病防控等人类的共同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普遍面临科技人力资源薄弱、先进适用技术不足、解决重大科技难题能力不够以及缺乏科技载体等瓶颈问题,他们迫切需要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对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需求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科技创新模式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叶冬柏认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已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支撑‘五通’特别是增进交流与互信的重要途径。”
 
  “现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范围也已经扩大,国家间科技创新合作成果惠及的是更广阔的人群,因此,也必然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
 
  《行动计划》目标明确务实,体现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一,科技部与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早在2016年9月,就编制发布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
 
  在该规划明确的5大重点任务和12个重点领域基础上,科技部进一步制订了《行动计划》。为落实习总书记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倡议,《行动计划》将于5年内吸引2500人次沿线国家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训沿线国家科学技术和管理人员5000人次,投入运行50家联合实验室或联合研究中心……“听起来并不惊人的数字,是希望切实提升沿线国家的科技能力。”叶冬柏如是说。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特别是“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动1年多来,科技部会同各方力量,通过政府间科技创新联委会机制、科技伙伴计划等平台,积极协调各部门各地方,务实推进《行动计划》的落地。
 
  说到责任与担当,叶冬柏分享了国际科技合作领域的创新机制——
 
  我国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共同承担资金来源,未来中央财政还将逐步加大支持力度,同时鼓励社会、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积极参与并加大投入;科技部注重落实《行动计划》与国家科技计划以及税收、外资、知识产权、出入境等政策的衔接,为从事“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的人才、企业、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便利化政策保障。
 
  带着诚意“共商共建共享”,收获了广泛响应
 
  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是“开放包容,共商共建共享”。
 
  “我们希望在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自身发展计划比对后,求同存异,找到双方感兴趣的合作内容和项目,结合彼此的优势,使双方科技创新的全链条合作更加顺畅和完整。”
 
  为此,科技部国际合作司调研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大量需求,提出了真正有望落地的《行动计划》具体目标。
 
  事实证明,带着诚意作出的有针对性的国际合作计划,收获的也是真诚的响应。对目前的阶段性成果,叶冬柏如数家珍——
 
  首先,以科技人文交流行动为例,2018年,中方已资助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逾500名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短期科研工作,通过举办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培训“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科学技术与管理人员逾1200人次,“系列务实的举措,加强了我国与相关国家科技界间的广泛交流与互动,真正做到了民心相通”。
 
  再比如,科技部正积极开展前期调研和摸底,筹备建设首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此外,蒙古、泰国、伊朗、埃及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也相继提出科技园区合作诉求。“在推动此类联合筹建工作中,我们很注意外交规则和中国形象,大到分享中国科技管理经验的方式和组织形式,小到双方代表办公桌的摆放和朝向,我们都让合作方感到被尊重与信任,从而让国际科技合作成了实实在在展示中国良好形象的外交战线。”
 
  与此同时,中方还建设了面向东盟、南亚、阿拉伯国家、中亚、中东欧等地区和国家的一系列区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平台,初步形成了区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
 
  采访最后,叶冬柏表示,按照中央部署,科技部将继续会同各相关方落实《行动计划》,做好科技创新领域成果设计,加强战略研究、年度监测和动态评估,开展相关法律和政策调研,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提供法律支撑,继续发挥信息交流平台作用,加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动态信息报送,积极配合和迎接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为「中国半导体照明网」网站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如未正确注明文章来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