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复杂多变 并购狂潮再次袭来
众所周知,并购一个行业发展过程必不可少的举措,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为企业发展增添更多实力,也会使行业资源进行更加集中的整合,实现资源的更好配置。因此,并购,作为一条简单、快捷的发展路径,受到众多资本雄厚的LED企业的推从,成为了一纵有规模、有经济实力企业的不二之选。据数据显示,2017年LED产业并购案达到30余宗,交易金额超过90亿元,2018年并购案20多起,略微有所缓和,但是从2019年1月份的整体情况来看,LED企业的并购激情依旧高涨,并购风波呈现返潮之势。
与此同时,随着行业面临的形式更加复杂多变,以及行业龙头企业实力的持续增强,LED显示屏企业业务版图进行横纵向扩张,除了针对LED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并购,还不断将触角伸向了教育、传媒、互联网等其他领域,想要征服更大的浩瀚星辰。如联建收购蓝海购作为互联网房地产交易平台,线上数据资源及线下房产开发商资源丰富,且地产商的广告营销服务的需求量很大;利亚德收购照明公司,而其夜游经济在上半年也贡献了10亿元的订单,成为利亚德上半年业绩增长的重要一部分。
并购是把双刃剑 商誉受损致企业巨额亏损
当然,我们上面也说了,并购是一把双刃剑,作为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并购是企业生存与发展需要使然,运用的好,能给企业带来动力,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但是如果运用的不妥当,并购同样也可能成为企业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让企业付出惨痛的代价。从最近各大上市LED显示屏企业发布的业绩预报可以看出,无论是横向并购还是纵向并购,不少企业都在并购战略上绊了一跤,导致利润出现巨额亏损,让人后悔莫及。
从各家企业给出的预亏理由可以发现,子公司对赌业绩不达标造成商誉减值成为上市公司亏损的“罪魁祸首”。随着并购的爆火,“商誉”这个专业的会计名词在普通投资者中的曝光度不断升高,且其“知名度”在2019年1月达到顶峰。2019年开年以来,大量LED上市公司业绩预亏,且很多与计提商誉减值准备有关,动辄数十亿的商誉减值手笔更是让投资者大跌眼镜。
中银证券分析认为,2014年-2015年是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高峰期,因此上市公司整体积累了比较高的商誉。一般情况下并购重组都会有3年的业绩承诺,2017-2018年业绩承诺集中到期后,业绩下滑导致商誉减值。随着并购重组数量的减少,以及商誉减值风险的集中释放、会计监管的逐步趋严,未来A股的商誉风险可能缓释。
当然,回到商誉减值本质,其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对并购项目的整合能力和驾驭水平出现了问题。对于LED行业而言,深度洗牌整合过程仍在持续,行业的并购重组依然在不断上演,而面临的商誉风险也将持续。因此,如果上市公司想要通过并购手段扩大企业的综合实力,还得量力而行。
融合协同发展 实现1+1>2的利益价值
业内人士认为,并购其实是一项很花精力的事,首先两家的理念要互相认同,其次对上市公司来说,它更愿意选择一些财务规范、业务结构单纯、对自身业绩或者产业链布局有帮助的企业。特别是LED行业正处于上升阶段,在LED显示屏基数过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普遍都缺钱。但这些企业普遍没有抵押物,很多公司负责人都是采取抵押自己房子的做法,如果以一家上市公司作为担保,银行贷款也更容易。虽说上市企业对于并购也有自己的考量,但是在LED企业数量较多,市场竞争缺乏秩序的大背景下,中小型企业急于寻求后盾,没有收购经验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面对企业因收购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收购企业应当三思而后行,在收购前做足充分的了解。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培养产品核心竞争力,特别需要专注当下火热的细分市场,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生产效率,进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更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变革、调整,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提升,国内企业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壮大,越来越多的实力企业与国际接轨,走上国际舞台,并扮演重要角色。受到经济形势的驱动,中国LED显示屏企业在跨国并购方面显得尤为活跃,希望通过并购的手段,完成企业在全世界的布局计划,从而扩大企业在世界的品牌影响力,跨国并购也成为中国LED显示屏企业快速获得品牌、专利、国际渠道的最佳途径。如2018年备受关注的利亚德豪掷10亿跨国并购案,不仅实现了从国内到国际市场的跨越,也凭借被购企业强大的客户资源和创新能力,为顾客提供更加有创新的解决方案。
如今,LED显示屏产业已经步入结构性调整期,以横向、纵向、跨界、跨境并购为主的产业整合并购脉络清晰可见,其背后是产业集中度提升的逻辑和背景。通过并购,运用的好的企业发展极快,产业“大者恒大,强者愈强”的格局也会越发鲜明。因此,并购企业与被购企业应该融合协同发展,才能实现合并后整体价值大于合并前两家公司价值之和,从而产生1+1>2的效果。反之,则会问题百出、陷阱重重。
(作者:喃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