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国家正被迫做出不受欢迎的选择。在一个胜负参半的世界里,你要么与美国站在一起,要么与中国站在一起。”——爱德华?卢斯(Edward Luce),《金融时报》华盛顿专栏作家和评论员,英国《金融时报》12月20日报道。
“在经济上拆散中国和美国是完全不现实的。这两个经济体有着共生的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高到无法分开。”——古普塔(Sourabh Gupta),华盛顿中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新华社6月4日报道。
“我们的贸易战主要是为了将中国与美国供应链脱钩。我明白了。但特朗普正在推行的这些政策,也为世界其他地区提供了一个与美国脱钩的理由。”——约翰?斯坎纳皮科(John Scannapieco),纳什维尔贝克?多内森律师事务所(Nashville office Baker Donelson law firm)股东,《福布斯》6月26日报道。
“脱钩可能被视为华盛顿试图阻止中国变得更强大的'战略勒索。“——李向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战略研究所所长,《南华早报》7月7日报道。
“北京可以与亚洲邻国合作,为可能与美国脱钩做好准备。”——孙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南华早报》7月7日报道。
保尔森还回顾了他2019年2月在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演讲:“技术是商业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模糊了经济竞争力和国家安全之间的界线。其结果是,经过40年的融合,令人惊讶的是,双方的政治和思想领袖中都有相当数量的人主张可以强制使两国脱离融合的政策……我们需要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即由于美国和中国相互排斥的努力,全球创新生态系统的一体化将崩溃。这将进一步损害全球创新,更不用说美国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竞争力了。但更重要的是,我相信它有可能潜在的损害美国利益,因为华盛顿很少有人认真对待如下问题:他们专注于寻找损害中国的方式,削弱中国在先进和新兴行业的技术进步。但是,他们没有把重点放在这项努力对美国自身的技术进步和经济竞争力可能意味着什么。”
美国政府在贸易战中的行动可能对全球创新生态系统以及美国企业造成的潜在损害,在半导体行业尤为重要。美国政府行动的两个最突出目标是中兴通讯(ZTE)和华为(Huawei)。今年5月,华为被列入美国商务部的实体名单后,中国商务部宣布将公布自己的“不可靠实体”名单。虽然目前还没有公布这样的名单。
但即使没有被中国政府列为“不可靠实体”,美国政府行动的后果也可能损害美国半导体企业。一组惊人的数据是,高通有67%的收入来自中国,美光有57%,博通有49%;2018年,这三家公司在中国的总收入为428亿美元。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告诉特朗普政府,针对华为的制裁可能会切断其成员在美国最大市场的业务,损害他们的投资能力,这并不令人意外。而美国公司Lumentum表示,对华为的销售额占其2019年一季度总收入的18%。
特别是在一个研发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成本高昂的行业,来自中国的收入减少将损害美国公司的技术发展和竞争力。为了了解美中脱钩对半导体行业的潜在影响,我分析了美国和中国半导体企业的营收份额。看看7家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公司的年报,除了一家(荷兰光刻设备制造商ASML)以外,它们对中国的销售都超过了对美国的销售(见图1)。应用材料在中国和美国两国的销售收入显示,来自中国的收入是美国收入的3.4倍。
对于另外三家美国(Lam Research、KLA和Teradyne)以及两家日本(Dainippon Screen和Tokyo electronic)设备制造商来说,在中国的销售收入方面更有优势。ASML从美国获得的收入(略)高于从中国获得的收入的一个可能原因是,他们最昂贵的光刻机(EUV)用于最先进的技术节点。它们向领先芯片制造商(如美国的Intel)销售这些芯片的数量,可能超过向中国的晶圆厂销售的不那么先进的芯片的数量。
就这7家设备制造商的总收入(600亿美元)而言,中国业务是美国业务的1.9倍。对这些公司而言,对中国大陆和美国的销售额平均约占其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韩国和中国台湾是次要的销售地区,日本略低。
图1:中美半导体设备销售额
以世界上8家最大的半导体供应商做相同的分析(见图2)。所选公司, 六个来自美国(高通,美光,博通,德州仪器,英伟达和英特尔),一个来自荷兰(NXP),一个来自韩国(SK海力士),这些数字更加引人注目。总部位于美国的高通(Qualcomm)在华收入是其美国收入的25倍以上。
尽管其它公司的销售收入甚至不及高通(Qualcomm),但其中另外4家公司对中国的销售额是对美国的3倍以上。实际上,这八家主要半导体供应商在中国的销量都超过了在美国的销量。
这8家半导体供应商的总收入(2180亿美元)中,来自中国市场的收入是来自美国市场的2.3倍。对这些公司来说,对中国和美国的销售收入平均占其总销售收入的60%。在半导体供应商前10名中经常提到的两家(非美国)公司不在本分析之列。韩国的三星(Samsung)不在报告之列,因为该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没有给出其半导体业务(772亿美元)的地域分布。总部位于中国台湾的台积电被排除在外,因为它是这些公司中唯一一家纯代工公司。
图2:中美半导体供应商销售额
对于半导体行业的所有全球领导者来说,中国和美国都是极其重要的市场,这并不令人意外。然而,很显然的是,在全球15家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中,有14家(包括全部10家美国公司)在中国的销售(有时远高于)超过在美国的销售。
对于此分析中包含的10家美国半导体公司,其来自中国的总收入(79.3亿美元)是其来自美国的总收入(281亿美元)的2.8倍。
中国政府毫不掩饰其进一步发展国内半导体行业的雄心。例如,2014年设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CICIIF或“大基金”),并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制定了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的目标。通过设立大基金,中国政府规划在未来10年斥资逾1600亿美元,刺激半导体设计和制造领域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将中国的芯片生产自给率达到40%,到2025年达到70%。大基金总裁丁文武在一年半前表示,要想迎头赶上并非易事,“落后这么远,怎么能超过领先者呢?更不用说领先者正努力保住自己的位置。”
从2018年的数据来看,唯一的结论是,中国要达到预期的芯片生产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据IC Insights计算,2018年,总部位于中国的公司在华芯片生产总量仅占国内需求的4.2%。
加上外国公司在中国的产量,这个数字上升到15.5%。中国制造的芯片有70%以上是在外国公司的晶圆厂生产的。作为最大的芯片消费国,中国仍然非常依赖进口芯片。即使包括外国公司在中国的芯片生产,实现自给自足的宏伟目标也将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在半导体行业的全球一体化网络中,旨在脱钩的政策对任何人都没有帮助。中国需要外国(包括美国)企业的晶圆厂,以实现“国内”生产的目标。半导体设备的领导者是美国、日本和荷兰的公司,如果没有这些国家的设备,提高产量似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这些公司也需要来自中国的收入来投资研发和不断创新。对于英特尔(Intel)、美光(Micron)、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和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等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供应商来说,情况更是如此。美国半导体协会SIA在2019年4月的报告《Winning the Future – A Blueprint for Sustained US Leadership in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赢得未来——美国半导体技术持续领先的蓝图》中提到:“美国半导体行业已经在自己的研发上投入巨资,以保持竞争力和技术领先地位。美国半导体行业近五分之一的收入用于研发。”
世界上许多(大多数)最大的半导体供应商都是美国公司,但任何削弱它们在中国收入的政策,都肯定会损害它们的竞争力。根据SIA的报告,“半导体是美国第四大出口产品,在过去20年对美国的贸易平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美国半导体公司80%以上的收入来自海外销售。全球销售收入支撑着美国125万个半导体领域的就业岗位,对于支持保持竞争力所必需的高水平研发至关重要。”
禁止美国企业与中国半导体企业开展业务,确实会推迟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但这只是一把双刃剑,也将损害美国(和其他)企业的竞争力,正如保尔森在演讲中所指出的那样,他在演讲中谈到了中美脱钩以及“经济铁幕”的可能性。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中美两国,以及全球半导体价值链上的所有国家,在多大程度上相互依赖才能不断取得技术进步提供一些定量的见解。因此,请允许我引用硅谷银行名誉主席肯·威尔科克斯(Ken Wilcox)的一句话作为结束。威尔科克斯是《前线》(Frontline)和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在《特朗普的贸易战》(这部电影受到高度推荐)中采访的专家之一:
“If your goal is to stop China from advancing, you’re not going to accomplish that anyway. Because they’ll just innovate around you.Why would you want to stop anybody from making progress? … The better goal is for us to spend time on becoming more powerful ourselves.”
“如果你的目标是阻止中国前进,无论如何你都无法实现。因为他们会围绕着你创新。
本文转载自「GaN世界」由Clark Cao翻译自「semiwiki」,作者:Bart van Hezewij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