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技术 » 应用技术 » 正文

LED行业的2019|年度技术成果大汇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14 来源:高工LED网浏览次数:283

2019年,仍是LED成果迭出的一年。国内外知名高校与研究机构,在普通LED的光效、能耗方面,以及Micro LED、UV LED等多个领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技术突破;同时,一些国际LED厂商推出了或体积最小或性能最稳定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高大上的研发之外,LED还被开发出了许多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趣味性应用。

研发突破

3月

来自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的纳米线开发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了紫外发光二极管(LED),由于采用了特殊类型的外壳,其发光强度是基于更简单外壳的同类LED产生的光强度的五倍。

台湾交通大学与厦门大学、SIJ Technology Inc公司合作,开发出单片式集成RGB Micro LED元件。该研究成果展示了无须巨量转移技术就能实现全彩显示的Micro LED概念。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生陈长江(音译)及其同事利用纳米级3D打印技术在其他传统LED的表面上创建了微观的不对称金字塔阵列,能够使LED的光提取效率高达90%。

4月

据外媒报道,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已知的半导体可用于构建能够进行超级注射的同质结构,可为高效蓝光、紫光、紫外和白光LED以及光学无线通信(Li-Fi)光源等的设计开辟全新途径。

中国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合作,开发出了石墨烯/蓝宝石新型外延衬底,并提出了等离子体预处理改性石墨烯,促进AlN薄膜生长实现深紫外LED的新策略。

据外媒报道,为了提高LED路灯效率,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开发了一系列较弱的LED,用来取代传统高性能二极管,预计将减少约20%的电力消耗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5月

麻省理工学院研发出一项植物照明技术。在植物中置入荧光素酶,使其能够自动发光,并维持十几天,并且完全不需要插电。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下属的电子与光电子系统研究实验室宣布,在Micro LED芯片巨量转移技术上实现突破。实验室能够在一小时内巨量转移多达10000个Micro LED,并将于2019年第四季度开始试生产。

6月

西安理工大学利用380-780纳米波段的白光LED作为信息载体,在空气中直传输光信号,实现通过室内可见光通信构建绿色高速信息网络。据悉,基于白光LED的可见光通信技术无需光纤等有线信道的传输介质,即可在空气中直接传输光信号。

台湾清华大学材料系利用喷雾合成技术,开发出具有量子产率趋近于百分之百,且具有高色纯度与高稳定度的钙钛矿量子点。这项技术适用于各显示器开发,能解决MicroLED色彩转换问题。

7月

台湾中央大学光电系研发出Micro LED磊晶技术,透过高能物理在低温状态下即可长出高品质氮化镓薄膜,完全抛弃主流的巨量转移制程,成本仅是现有微发光二极体显示器的十分之一,具有量产潜力,相关技术已获得了台湾及美国专利。

9月

台湾国立师范大学纳米研究团队成功地用纳米材料制造UV LED。这是第一次实现在石墨烯表面产生紫外线。

10月

韩国科学技术高级研究院开发了一种新的发光材料,这种材料光强比传统的纯量子点薄膜高21倍,耐用性提高45%,有望提高Micro LED生产成本竞争力。

11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郝跃院士团队揭示了可剥离衬底上氮化物的成核机制,创新性开发出柔性高亮度紫光发光二极管。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日本九州大学、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法国索邦大学及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斯特拉斯堡大学合作,通过选用合适的有机材料,成功地将准二维钙钛矿LED的发光效率提高到原来的4倍左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通过调控蓝宝石衬底(三氧化二铝)的斜切角,成功增强了UV LED器件的发光亮度,其中内量子效率达到了90%以上。

12月

乾照光电和武汉大学研究人员表示,他们通过使用具有SiO2电流阻挡层的优化金属化方案,在4英寸p型硅衬底上开发出高功率、高可靠的基于GaN的垂直LED(VLED)。此外,通过KOH湿法刻蚀对VLED的发射表面进行表面纹理处理,提高光提取效率。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为新型可穿戴设备技术开发了高效、大面积和柔性的近红外LED。通过使用低成本的溶液处理方法,使近红外LED可以覆盖900 mm2的面积。

最产品

6月,昕诺飞发布全新可见光无线通信产品系列,包括全球最快和最稳定的商用化LiFi产品。以Trulifi品牌命名的该系列产品可应用于既有和新建专业灯具之上。

6月,美国Mojo Vision推出具备14000 PPI的Micro LED显示屏,并声称是全球最小最密集的动态显示屏。该显示屏尺寸仅为0.48mm,其像素密度相比目前的智能手机显示屏高出300倍。这项原型技术采用Micro LED,预计将用于AR/VR和抬头式显示器等可穿戴式装置。

10月,Composite Photonics宣布,与英国Micro LED厂商Plessey Semiconductors合作,开发出了全球最小的1080p(19201080像素)硅基氮化镓Micro LED解决方案,适合集成到AR和MR智能眼镜中。

11月,美国科技公司AquiSense宣布其PearlAqua Micro系列产品通过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的认证,符合新的材料安全及结构完整性NSF/ANSI 55标准。AquiSense表示,PearlAqua Micro是全球最小的UV-C LED水处理系统,能够消灭病原体达99.9999%。

趣味发现

4月报道,美国普渡大学兽医学院研究发现,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会对蓝光产生敏感色素,因此蓝光可以用来光漂白该细菌在人体内的活动。研究人员称,这一发现可治疗感染MRSA的任何表面伤口,而这些伤口此前很难治愈。

4月报道,韩国科学技术高级研究院在一项有关蓝光负面影响的研究中,通过实验意外发现并初步证实了蓝光LED照明能够有效帮助人们克服晨困。

8月报道,欧洲研究项目MEDILIGHT证明了蓝光的抗菌和抗炎作用,并将蓝光LED嵌入到弹力绷带中,用于治愈伤口。

11月报道,南京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可伸缩的LED装置,可以传达信息,可以附着在人体皮肤和其他表面上。这款LED装置如同一个临时纹身,可在低压下工作,因此不会对用户造成伤害。

12月报道,英国与秘鲁科学家实验发现,在捕鱼的流刺网装上LED灯能救海龟、海豚一命,分别能降低70%海龟与66%海豚误捕率。

总结:从上述科学研究及最新产品来看,LED的应用潜能并未完全开发。当下,LED产业步入成熟期,照明市场遭遇增长瓶颈,各家企业都在积极寻找新的增长动能。实现LED应用的无限可能,则能开启行业更广的生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为「中国半导体照明网」网站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如未正确注明文章来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