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表明,路灯、霓虹灯和其他形式的夜间室外照明与青少年的失眠和情绪障碍之间存在联系。
这项对超过10,000名13至18岁的美国孩子进行的研究无法证明因果关系。但是,研究发现,与夜间户外光线水平较低的青少年相比,生活在夜间人工照明强度高的区域的青少年平均大约晚睡29分钟,睡眠时间也比在室外夜间光线最低的地区的青少年少11分钟。
此外,更多的人造光还与青少年的情绪波动或焦虑症的风险增加有关。
根据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IMH)博士后研究人员Diana Paksarian领导的研究人员的研究,特别是,夜间暴露于较高水平的人造光下的青少年更有可能符合躁郁症或特定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NIMH的高级研究员兼基因流行病学研究部门负责人Kathleen Merikangas强调说:“环境光暴露只是影响睡眠和行为的更复杂网络中的其中一个因素。” 但她认为,这可能是“预防和干预青少年健康的重要目标。”
研究人员解释说,睡眠和昼夜节律紊乱是某些精神障碍(包括躁郁症)的特征。因此,睡眠中断可能是人工夜间光照与精神健康障碍之间的某种联系——这应该在未来的研究中得到检验。
纽约州格伦奥克斯的Zucker Hillside医院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副主席Victor Fornari博士说,尽管“尚不清楚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什么,但夜间光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值得进一步调查”。他推论说:“限制人造夜间灯光可能会对情绪产生有益的影响。”
Brittany LeMonda是纽约莱诺克斯山医院的高级神经心理学家说:“睡眠是影响大脑健康、身体健康、认知健康和情感的重要方面,在青春期尤为重要。我们知道,由于睡眠潜伏期,许多青少年睡眠不足。”
LeMonda补充说:“好消息是,一些简单的解决方案——例如遮光窗帘或使用不面向人造光源的房间作为卧室——这可能是减少光线的积极而简单的干预措施,有望改善睡眠方式和健康状况。”
该研究于7月8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精神病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