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光LED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等优点,它的问世是人类照明史上一个重大的里程碑,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照明光源的诞生。为了提高白光LED的各项性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壁垒及不足,各种无荧光粉转换的新型结构的白光LED应运而生。关于无荧光粉白光LED与荧光粉转换白光LED的优劣势一直都是业界探讨的话题之一,各自在未来应用的方向又将如何发展?今年分会上,荧光粉与量子点作为色转换材料的优劣势及各自在LED照明和显示应用的趋势将如何发展?
其中,即将在11月24日上午举办的“半导体照明芯片、封装及模组技术”分会上,中科院院士、南昌大学副校长\教授、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江风益和易美芯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刘国旭担任分会主席,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云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伊晓燕、广东德豪润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LED芯片事业部副总裁莫庆伟、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郭伟玲、南昌大学教授张建立共同参与支持。
会上,来自中南大学特聘教授、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汪炼成,日本铃木工艺技术员、LED项目经理平木和雄,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荣辉,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吴林枫,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副教授尹君,北京理工大学李飞将针对无荧光粉单芯片、荧光粉、大功率倒装芯片、钙钛矿量子点等带来主题性研究报告。
本届论坛紧扣国家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等前瞻利好政策,以“绿色健康芯机遇·协同创新芯动能”为主题,届时两场国际性盛会同台亮相,先进技术热点高度聚焦,政产学研用行业领袖齐聚,共商未来产业发展大计。
11月23-25日,深圳会展中心见!
分会具体议程如下:
(备注:日程会有小幅改动,请以会议现场为准!)
【部分嘉宾】
分会主席:刘国旭
尹君
【部分嘉宾】
分会主席:江风益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昌大学副校长、教授,
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半导体照明技术创新团队带头人(科技部、教育部),获中组部、中宣部、人事部和科技部联合授予"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在硅基氮化镓LED方向取得了开拓性、系统性、创造性成就,带领团队在国际上率先研制成功高光效硅基氮化镓蓝光、绿光和黄光LED材料与芯片,并实现了产业化,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全球半导体照明年度新闻奖。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授予江风益同志“全球半导体照明突出贡献奖”。2019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分会主席:刘国旭
易美芯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
刘国旭博士是易美芯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TO及执行副总裁。毕业于北京大学,留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 (UIUC),在博士毕业后的15年里一直在美国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先后就职于美国通用汽车电子部, 英特尔, 朗讯贝尔实验室(Bell Lab), 北方电讯(Nortel),Luminus等多家国际知名企业,担任技术总监等职务。2009年回国联合创立了易美芯光。刘博士在封装设计、工艺研发、系统集成及可靠性分析具有丰富的经验。参与并主持了多项具有重大影响的研发项目,多次受邀在知名的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曾获得权威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刘博士是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半导体照明工程专家组成员, 在国际知名杂志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过40余篇专业论文, 并拥有30余项美国及中国专利。
郭伟玲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198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半导体器件与物理专业, 1993年和2003在北京工业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8年至2001年应邀到香港大学电子工程系从事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研究工作。作为骨干成员参加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国家教委、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等20 余项课题的研究,负责项目4项;先后获国家级、省市级奖励4项;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0 余篇。主要研究方向: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特别是LED和LD器件研制、可靠性分析和光电应用技术研究。
伊晓燕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伊晓燕,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半导体照明研发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三族氮化物材料、器件及工艺技术。重点研究领域包括:新型结构LED器件物理及结构设计,氮化物LED量子效率提升技术,氧化锌、石墨烯等新型透明电极材料研究,基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新型器件等。在该领域发表学术论文45篇,申请专利68项,授权专利10项,荣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发明奖1项。
莫庆伟
广东德豪润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LED芯片事业部副总裁
莫庆伟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系,获中科院半导体所半导体材料硕士学位,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固体电子与光电子博士学位,现任广东德豪润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LED芯片事业部副总裁一职。回国前在美国硅谷任职Philips Lumileds资深科学家和高级研发经理,专注于大功率高亮度的LED器件及产品研发, 带领团队实现创记录面发射光密度器件,并成功研发和商业化世界首例全LED汽车前照灯产品(AUDI R8)。研究专长于大功率高亮度LED器件物理,光电子器件设计与工艺,新型光电子材料、器件及其封装的研发和大规模生产的实现。在国际杂志发表论文17篇,国际专利12项,2010年率团队获全球Frost & Sullivan年度技术创新奖,2011年所研发的技术与产品与Automotive Lighting 公司一起获“Red Dot Award”(红点奖)及Daimler Special Award Innovation(戴姆勒特别创新奖),国际微电子和电子封装杂志特约审稿人。
刘荣辉
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刘荣辉博士/教授,目前担任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光功能材料分会会长、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曾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中关村重大产业化项目等1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目前在研主持3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带领团队在白光LED用高端稀土发光材料及其先进工艺方面取得系列重要成果,开发了一系列新型高性能氮化物、氮氧化物和氟化物荧光粉及其产业化制备技术,产品销往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和台湾地区的200余家客户,两度入选“中国稀土十大科技新闻”。
目前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报中国发明专利40余项(第一申请人30余项)、获国内外专利授权20余项,应邀在国内学术和行业会议上做学术报告20余次,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中国稀土学会首届青年科学家、北京市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荣誉称号,以及省部级等各项科技奖励4项。
汪炼成
汪炼成
中南大学特聘教授、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
汪炼成,中南大学特聘教授,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先后在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科技大学和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从事博士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回国在中南大学建设了第三代半导体实验室和团队,致力于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和系统的研究。在GaN基 LED器件方面有十余年的研究经验,主要成果有:性能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垂直结构LED,石墨烯透明电极在LED中应用,和适应于高质量半导体照明、显示和可见光通信的先进LED器件。工作数次被专业媒体如Compound Semiconductor、Semiconductor Today 报道,获最佳年轻研究人员(英国物理协会,半导体科学与技术杂志,2018)、湖湘高层次创新人才(湖南省科技厅,2018)、CASA第三代半导体卓越创新青年(国家第三代半导体联盟,2019)等荣誉和奖励。
尹君
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副教授
尹君,工学博士,2014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2014年9月加入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任研究型助理教授/师资博士后;2017年8月任副教授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转换相关的光电子材料与相关器件,涉及微米纳米结构制备及在半导体材料光电行为操控上的应用、新型生物及光电传感器制备、高效全固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发等,近年来已在J. Mater. Chem. A、Nanoscale、Adv. Opt. Mater.,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目前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及厦门市科技项目等多项。
平木和雄
日本铃木工艺技术员、LED项目经理
在1990年代参与了倒装芯片放置工艺的开发。 然后,自2010年开始与化学和设备制造商合作,开发用于新型管芯附着工艺的新型导电胶材料及其设备。现在,开发用于微型LED管芯附着工艺的新设备和各向异性导电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