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资讯 » 产业 » 正文

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郭炜:铝镓氮深紫外量子阱及LED,斜切角衬底及横向极性畴的影响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2-08 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浏览次数:460
近日,由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与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CASA)主办,南方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与北京麦肯桥新材料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SSLCHINA 2020)暨2020国际第三代半导体论坛(IFWS 2020)在深圳会展中心召开。
 
期间,由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固态紫外器件技术分会”上,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郭炜分享了铝镓氮深紫外量子阱及LED:斜切角衬底及横向极性畴的影响研究成果。
郭炜1
AlGaN基深紫外LED由于在杀菌消毒、非视距通讯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而备受人们所关注。然而与可见光LED相比,紫外LED的产业化还较不成熟。从技术角度出发,晶体质量较差、较强的极化效应,以及p-GaN和金属电极对紫外光子的吸收等均是影响因素。
 
报告首先介绍团队在斜切角蓝宝石衬底上外延AlGaN材料和紫外LED的进展。通过采用高斜切角衬底,紫外LED的内量子效率和发光功率明显提升。这主要归功于斜切角衬底促进铝和镓的相分离,从而引起的载流子局域化效应。
此外,研究中还证明了在电流注入条件下,载流子首先通过样品的富镓区域,器件开启后则扩展到整个有源区。实验结果也得到了理论计算较好的支持,充分证明了斜切角衬底在提升紫外LED辐射复合效率方面的优势。
 
报告介绍了团队在横向极性结构紫外量子阱及LED的研究进展。通过衬底上低温结晶层的图形化和预处理,得到了同时具有金属极性和氮极性的“横向极性结构紫外LED”。构建深紫外横向极性结构遇到的挑战包括:高铝组分AlGaN的三维形核生长导致氮极性、横向极性结构的质量恶化,以及在极性反转畴附近因AlGaN薄膜中Ga原子的横向扩散导致的金属极性和氮极性发光波长的分离。
 
因此,通过外延生长中衬底预处理条件的优化,消除了因原子横向迁移导致的金属极性和氮极性发光波长30 nm的差异。此外,通过插入AlGaN/AlN超晶格结构,氮极性区域的表面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晶体质量有所提升。最终,实现了横向极性结构275 nm 单峰发光,并且基于微区光谱证明了在极性反转畴界面处,MQW的发光强度提升了一个数量级。
 
在开尔文探针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帮助下,得到了极性反转畴界面的横向能带结构。由于不同极性畴表面电势的差异,金属极性和氮极性之间存在势垒,有助于电子和空穴在界面处聚集从而高效地辐射复合。
通过第一性原理分析,得到了AlGaN 横向极性结构的DOS分布和能带图,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横向极性结构对于载流子输运和复合的影响作用。相关工作为深入理解横向极性结构的发光特性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为开发新型高效深紫外光电器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郭炜博士2014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2016年加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主要研究兴趣包括高铝组分AlGaN 材料的MOCVD 外延、氮化物极性调控及新型光电子/电力电子器件等。郭博士目前主持、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基金、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在SCI 期刊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论文引用近1000余次,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0余项。
 
(内容根据现场资料整理,如有出入敬请谅解)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为「中国半导体照明网」网站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如未正确注明文章来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