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纳入“新基建”一年以来,充电基础设施发展不断提速,特别是进入2021年以来,从政策到市场等多角度均取得新进步。
1. 政策端:从国家到地方的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完善
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继2020年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后,2021年关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持续不断。
表1 2021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国家政策一览
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地方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速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预计2021年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提速。
表2 2021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地方政策一览
2. 市场端:企业加速布局,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稳步增长
2.1多企业发力充电基础设施市场
2021年2月,蔚来将与红星美凯龙合作建设充换电站,在推进建设全国充换电站,践行绿色环保理念方面达成合作。2021年,蔚来将获得红星美凯龙的场地建站与上线运营支持,在全国范围内共建充换电站60座;特斯拉第三代超级充电桩(V3)正式下线,上海充电桩工厂正式投产,第三代超级充电桩(V3)充电15分钟最高可补充250公里续航电量。
2021年3月,现代汽车集团宣布将进军电动汽车充电市场,并推出了新品牌E-pit,构建超高速充电基础设施。现代汽车也在积极地将其商业模式从传统的汽油动力汽车转向电动汽车。
2021年4月,蔚来在2021上海车展媒体日发布Power North计划,该计划是针对北方八省的充电资源布局优化和充电优惠政策。蔚来将于3年内,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共8个省、自治区,累计部署100座换电站、120辆移动充电车、500座超充站、超过2000根超充桩以及超过10000根目的地充电桩;小鹏汽车计划2021年在全国所有地级市以及国内排名靠前的几十县级市内布局自有专属的充电网络和体系;ARCFOX极狐品牌首个专属超充站投入试运营,首座超充站配备12个超充桩,单桩最大充电功率180kW,阿尔法S 华为HI版可达到充电10分钟,最大续航197km的补能速度。
2.2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稳步增长
截至2021年4月底,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868221台,较上月保有量增加17631台,环比增长2.073%。其中交流充电桩50.5万台、直流充电桩36.3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26台。2020年5月到2021年4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2.68万台。数据显示2021年4月的单月新增公共充电桩数量1.76万台,4月同比增长58.8%,年初运营商公共充电桩投建和接入力度稳步开展中。
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区域较为集中,广东、上海、北京、浙江、山东、安徽、湖北、河南、河北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达72.1%。
2021年4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8.37亿kWh,比上月增加1亿kWh,同比增加89.4%,环比增长13.5%。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四川、福建、陕西、浙江、山西、河南、山东、北京等省份,电量流向以公交车、乘用车为主,环卫物流车、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占比较小。
政策、市场双向驱动下,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发展不断提速,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底,国内与“充电桩”相关的在业、存续企业多达8.9万家。2021年5月,多家充电桩上市公司透露业绩情况:2020年英威腾、永贵电器、阳光电源、*ST科陆、双杰电气、金冠股份6家净利润同比翻倍,2021年一季度,英威腾、金杯电工、杉杉股份、科士达、思源电气5家净利润同比翻两倍。
充换电,两条腿走路
想要在未来实现车桩比1:1的建设目标,真正的动力是国家政策扶持。
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针对充换电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明确充电桩规划布局与多部门协调(城乡建设规划、电网、物管、停车等);明确居民端慢充为主快充为辅,公共充电端快充为主慢充为辅;并对公共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
今年3月,发改委等多部门又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其中提出,推动充电桩(站)布局应用,完善充电电源配置和布局,加大充电桩(站)建设力度。鼓励充电桩运营企业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在此之上,北京、上海、海南、江苏、成都、西安等地也在近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规划,加速建设充电基础设施。
5月13日,据央视网报道,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各城市申报试点工作方案将在5月底前完成申请。具体内容包括换电模式车辆推广目标,鼓励在公交、出租、城市物流配送、港口、矿山等公共领域率先试点,在私人领域推动商业化运营等七大方面。
得益于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的联合组织,未来各主管部门将会统筹推动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
这一年来,充换电政策不断完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快充与换电的技术之争都不会停歇,最终究竟哪条路线能取得长足的胜利,唯有时间可以给出答案,但也许两者共存互补会是最好的结果。
资料来源及致谢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盖世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