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产品方面,目前TCL科技32吋只有t1线不到一半的产能在切。而55吋是t2线以及部分t1线的主力,这个尺寸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一。而在65吋及以上主要是t6和t7在做,65吋已经达到全球前二。未来几年公司会坚定向55、65以上尺寸产品转型。
廖骞称,今年出货量应该是正负1-2%的波动,幅度不大。由于大尺寸化趋势,还是会有 4-5%的面积增长,具体情况还需要观察。
新产品方面,2019年下半年是三星和TCL分别提出了Mini LED的概念。而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延缓了Mini LED产品的进展,到2021年才落地。目前多个品牌商都推出了Mini LED新品。2021年是打造高端产品的时点,明年会下放到中低端产品实现放量。PCB和玻璃方面,在中尺寸,国际大厂已经在大力推广PCB产品了,下半年看出货量来验证,以及看其他厂会不会跟进,中尺寸也处于从高端向中端下放的过程。而玻璃基在75吋8K以上更有成本优势,在其他尺寸PCB目前还有价格优势,我认为Mini LED在明年会有比较大的上升机会。
小尺寸产品线方面,t3线的手机、LTPS笔电、MNT以及车载产品的混切,产生了一定效率折损,不过最近已经有所好转,之后公司希望盈利可以大幅增加。t4 AMOLED主要是一期15K出货,产能利用率业内领先,而今年公司开始二三期爬坡,希望到2022年年中或者下半年达到盈亏平衡。
对于库存,廖骞称,现在整体下游库存处于历史上相对较低的水平;面板厂库存方面,大尺寸几乎没有库存,小尺寸大概2-3周,也明显低于历史水平。
而在产能增量方面,2016-2020 年这一轮,全球产能新增 80%多,但是有一部分线体退出,才导致了实际新增低于这个数字。而2021-2024全球新增产能比上一轮大幅降低。同时,新产线的产能爬坡过程需要一年半甚至更长时间,特别是高世代线,所以供给本身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大。另外由于MNT和NB增幅很快,有一些产线从TV转切IT,也小幅影响了供给。此外,玻璃基板和DDIC紧缺的高峰期影响了2-3%产能,这就造成了完全的供不应求,一直到上半年才有一点缓解。
关于未来终端产品价格上升空间,廖骞表示,“这一年时间发生了两件特殊事件,打破了品牌厂惯性的策略。一个是面板价格持续不断的涨价,第二是由于疫情,全球新机促销并不顺利。常规策略来讲,整机厂希望终端价格恢复,过去由于中国厂商的快速扩张,以及互联网企业的定价策略,大幅拉低了整个显示产业链的利润值,使得这个产业链处于微利或者亏损的状态,这个价格恢复需要一个契机。这里最大的问题不是消费者能不能接受家用大屏,而是终端厂用什么方式来调整定价策略来实现提价,目前不管是mini LED、超窄边框还是144HZ新品不断推出,都是为了优化产品结构,实现终端厂季节性价格调整,来更好的发展这个产业,这个需要时间,也需要产品创新来支持合理定价。这也是为什么我对32寸创新持保留态度,因为只有面积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有创新和溢价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