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FUNSOM)马万里教授和刘泽柯副教授研究发现,羟基化的量子点表面具有极强的吸附水能力。通过原位加热XPS、XAS测试及DFT理论模拟,验证了量子点表面吸附水的存在,并重新标定了XPS中O1s的OH峰及OH+H2O的吸附峰。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周围环境中的水会促使量子点发生随机性的融合。由于量子限域效应,融合后的量子点具有更窄的光学带隙,从而在量子点薄膜内部引入光学敏感的缺陷,增加量子点薄膜斯托克斯位移,并大幅减少荧光寿命。该现象在其他卤素表面钝化的IV-VI族量子点中也普遍存在。为了抑制水对量子点的负面影响,作者发现采用对流组装法制备的量子点薄膜,相对于传统实验室规模的旋涂法制备的量子点薄膜排布更加有序致密,该形貌特征为量子点薄膜带来明显的自排水效应,可有效抑制周围环境中水的渗入及后续负面影响,大幅提升光伏器件性能及热稳定性。该发现为量子点表面羟基缺陷机制提供了更为深入的解释,并为大气环境中量子点光电器件印刷制备提供了有效方案。
该成果以“The Effect of Water on Colloidal Quantum Dot Solar Cells”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该工作中,学院Steffen Duhm教授、张亮教授、王璐教授和熊世云副教授在材料表征分析和理论模拟方面给予了帮助。马万里教授课题组的史国钲博士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4614-7.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