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资讯 » 产业 » 健康照明 » 正文

复旦大学教授戴奇:褪黑素抑制作用光谱模型的比较及准确性评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2-21 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浏览次数:732
近日,第七届国际第三代半导体论坛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IFWS & SSLCHINA 2021)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本届论坛由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CASA)、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联合主办,北京麦肯桥新材料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与半导体产业网共同承办。
戴奇
期间,”光医疗与光健康技术“上,复旦大学教授戴奇做了题为”褪黑素抑制作用光谱模型的比较及准确性评价“的主题报告。
 
近年来,节律健康已成为室内健康光环境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如何从照明光谱层面量化光照的节律效应,特别是夜间褪黑素抑制效应,是节律照明应用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目前,主流的褪黑素抑制作用光谱模型包括Equivalent melanopic lux (EML)模型、Melanopic equivalent daylight D65 illuminance (m-EDI)模型,以及Circadian Stimulus (CS)模型。报告首先介绍了基于上述三种模型的照明节律效应预测结果可呈现显著的差异。



 
为了比较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广泛的文献搜索和分析:依据报道的实验程序和方法、团队成员及研究工作的延续性、是否提供原始光谱数据等原则,选取了18篇该领域重要的研究工作,将其数据基于上述三种模型进行重新处理,并分别针对光照作用30、60、90分钟的时长条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虽然CS模型相较EML/m-EDI模型提出了更为复杂的假设,但基于大量实验数据,前者相对后者未见更好的拟合优度。此外,上述三种模型均不能很好地解释光照作用90分钟时长条件下,单色光和多色光节律效应的差异。基于这些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拟合,我们将提出一种新的褪黑素抑制作用光谱模型。
 
(内容根据现场资料整理,如有出入敬请谅解)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为「中国半导体照明网」网站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如未正确注明文章来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