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万物互联的重大需求,面临着频谱拥塞的重大挑战。全频段接入是必由之路,针对更高频段,如太赫兹通信、可见光通信和红外通信等,研究频谱感知以及动态开启高频段等技术。第六代移动通信(6G)与光子学共同发展的交叉学科,是未来6G中的颠覆性技术,将推动信息领域的重大变革。
近日,第七届国际第三代半导体论坛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IFWS & SSLCHINA 2021)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期间,“钙钛矿量子点与激光照明显示技术“论坛上,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沈超做了题为”面向照明通信融合的激光光源技术“的视频主题报告,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分享了发展思路与关键问题,以及最新研究进展。
可见光频段在天基网络和海洋网络前景广阔,可见光通信符合网络强国、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卫星超高速通信技术是战略布局和竞争的焦点,星间激光是空间通信网络的关键实现方式。报告中分享了采用SiPM接收的白光激光通信系统结构、基于激光的广角可见光通信、高速广角白光激光发射机与通信系统、GaN集成光子芯片技术等内容。
其中,GaN集成光子芯片技术研究方面,建立氮化物可见光器件中吸收,增益与放大的物理模型。首次设计制作出可见光波段有源与无源器件集成芯片。基于短波长光子集成电路(PIC)实现了Gbps高速可见光通信收发机。
报告指出,自由空间激光通信技术将为空天地海一体化和通信感知一体化提供技术支撑。基于激光的照明-通信融合系统是未来高速可见光通信的发展方向之一。白光激光通信系统在车联网、室外通信、舰船通信等大功率、长距离应用场景具有潜在优势。广角收发机是可见光通信在移动通信应用中的关键技术。未来需要结合新型器件集成技术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系统小型化和集成化。
沈超,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光电子器件与光子集成技术,氮化镓超辐射发光芯片、激光器与可见光通信技术领域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引用次数超过1950次,受邀在ACP, Optica, OGC, SPIE等大会特邀报告10余次。获得6项美国和国际专利,著有《可见光通信新型发光器件原理与应用》,兼任IEEE Photonics Journal 副主编,曾获得第十四届教育部“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
(内容根据现场资料整理,如有出入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