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对于显示界的主流——Mini LED和OLED两大技术路线的应用,孰优孰劣一直存在着争议。各大品牌对Mini LED与OLED态度更是冰火两重天。
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在苹果、三星、索尼与TCL等全球消费电子巨头的牵头发展下,Mini LED已成为全球显示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级。
作为国内封装行业头部企业和Mini/Micro显示技术先行者,瑞丰光电(300241)在Mini LED领域历经七年的深耕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产出多项技术解决方案。
近日,维科网显示对瑞丰光电研发总工程师朱剑飞先生进行了采访,围绕Mini LED与OLED两大技术路线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Mini LED VS OLED Technology & Cost
在未来显示市场中,Mini LED和OLED两种显示技术将保持长时间的并行关系。朱剑飞认为,截止当下,OLED技术仍然存在着自身无法逾越的“先天缺陷”,不可能完全取代mini LED市场。
技术交锋
首先,OLED屏幕使用的的是有机自发光材料,且RGB三色发光材料的使用寿命存在差异,因此在屏幕点亮时,若某区域(通知栏、LOGO、虚拟键位等)长时间保持显示一种图像,就会导致RGB三色发光材料中的某种材料消耗过度,近而产生被业内诟病的“烧屏”现象,而这种现象是不可避免——由材料上的物理性质所造成。
其次,为了保持OLED屏幕中发光材料的活性,在屏幕发光过程中,不能对发光层电压加高,因此在户外一些高亮场景下,OLED的屏幕亮度也是一个大槽点。
而对Mini LED而言,由于使用的是无机半导体材料,不需要顾及发光材料的寿命衰减问题,Mini LED可以轻松做到1000nit以上的高亮显示。
瑞丰光电Mini LED采用比小间距LED更加密集的芯片分布,亮度可达2000nits,具有高亮度、高色域、高对比度、低功耗、高分区、超薄等特点,即便是在正午烈日时,屏幕也能呈现鲜艳的色彩以及清晰的画面细节,轻松满足户外显示需求。
成本比较
随着近年Mini LED的价格不断下探,已经覆盖中端和高端产品,形成“燎原之势”。而OLED也在中小尺寸显示市场占领一席之地。那么在产品应用上,Mini LED与OLED哪个更具备成本优势?
据DSCC公开数据显示:
● 对于12.9英寸的ipad而言,具备2598分区控光且搭载10000颗Mini LED芯片的屏幕要比LTPO OLED屏幕贵。
● 对于27英寸的MNT而言,具备1152分区控光且搭载5000颗Mini LED芯片的屏幕就要比LTPO OLED屏幕便宜。
● 对于65英寸的TV而言,DSCC预计W-OLED产品成本略高于Mini LED,目前Mini LED在这一尺寸面板上的成本优势在2%上下,到2025年成本优势将扩大到15%。
朱剑飞表示,在未来Mini LED的成本降低速度将显著快于WOLED,同时随着Mini LED产业规模化进程加速,Mini LED的成本优势会更大。
目前,瑞丰光电利用新技术引入、产品设计优化、材料利用率提升以及产业规模化等优势,在中端中大尺寸产品市场,瑞丰Mini LED背光产品的成本可控制到比传统LCD背光产品只上升30%左右。
随着Mini LED的良率与产能大幅提升,整体成本也将逐渐下滑。在MNT与TV等中大尺寸的整机产品中,Mini LED背光模块的成本占比已经下降至不再影响整机产品定价的程度,性价比高。当然,终端的品牌厂商为追求利润,还会做一些溢价调整。
创新突围 | 瑞丰光电新谋略
Innovation & Ruse
在国际局势紧张、疫情反复、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环境下,国内外电子消费行业需求不足,加之LED封装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尤其在传统的LCD背光与通用照明领域,“价格战”现象更甚!
为打破行业红海,实现盈利增长新曲线,瑞丰光电积极寻求创新突破,以“巧力”破局突围。瑞丰光电打破Mini LED技术的应用局限性,巧妙地将Mini LED技术应用到了通讯信息与照明领域。
在2022年法兰克福照明展上,瑞丰光电创新产品Mini lighting paper以柔性面光源的形式首次亮相。
此外,瑞丰光电还将Mini LED技术首创应用于手机后盖灯光展示,为Nothing Phone打造了一个极致炫酷的手机后盖,率先实现Mini LED在手机行业的规模化商用。
瑞丰Mini LED 背光直显两手抓
在多项核心技术的加持下,瑞丰光电Mini LED背光直显两手抓,既在Mini LED背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也在Mini LED直显领域积极探索和创新。
凭借自身先进的Mini/Micro LED显示技术,瑞丰光电Mini LED在TV、Monitor、平板、笔电、VR/AR、车载显示等领域均有成熟的解决方案,现已配合客户完成多个定制化Mini/Micro显示项目,并获得全球各行业头部厂商的认可。
未来,瑞丰光电也将持续用新技术去赋能传统领域,打破传统市场的局限性,追寻更多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