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趋势 » 媒体解读 » 正文

“十三五”掀开了新一轮的科技体制改革 科技创新企业唱主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01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浏览次数:193
   201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建议提出,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继续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把相关改革顶层设计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统筹考虑。
 
  在更早之前的9月24日,中办、国办印发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下文简称《实施方案》),掀开了新一轮的科技体制改革。
 
  《实施方案》围绕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以2020年为节点提出了改革的主要目标,正好覆盖整个“十三五”时期,将是指导“十三五”我国科技发展的核心文件。
 
  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核心问题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协同转动的指示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要求,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力争在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成果,基本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后两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将会极大地打破我国现有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约束,极大地释放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热情,推动企业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让企业真正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的主人。
 
  回顾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我们发现,从1985年《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发〔1985〕6号)以来,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科技和经济发展相结合”,也就是说,科技体制改革紧紧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这一主线,作出了一系列改革决策,旨在不断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让科学技术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目前,我国在快速发展中所遇到的挑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峻,我国资源、能源、生态环境发展瓶颈制约矛盾十分突出,人口老龄化在社会刚刚进入中等收入的水平下就变得日益严重,西方发达国家在近200年发展中逐步改进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问题在我国的30年发展中集中爆发,等等,这一切制约因素最终都体现在企业的创新活动上,换句话说,体现在企业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态度上。
 
  不解决这些制约因素,特别是不打破制约技术创新的制度藩篱,科技要素就难以顺利进入经济发展的轨道上,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热情就无法彻底释放,企业技术创新的潜力就无法彻底解放,那么,推动产业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转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便无从谈起,最终将可能会导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变成一句空话。
 
  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就需要“以改革驱动创新”,关键就在于改革措施的具体、明确,落实落地。
 
  例如,在科技成果转化这样一个关键环节上,从成果转化迫切需要完善的配套政策体系出发,放宽推广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的改革政策,推行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完善职务发明奖励报酬及工资总额管理制度,探索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以及技术类国有股转持豁免政策、推广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试点等政策。
 
  让企业“蜕变”成技术创新主体
 
  毋庸置疑,科技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在于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在于企业。在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政策中,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是一个基本共识。可以说,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是一条贯穿30年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主线,30年的科技体制改革演进同时也代表着“中国没有企业”到“中国企业来了”的历史变化。
 
  2007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在下行压力下缓慢复苏,各国企业纷纷减少R&D投入,但中国企业却逆流而上,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投入,至2014年企业R&D经费支出已经超过1万亿元,在世界各国名列前茅,已经在R&D经费支出、R&D人员指标上占全国的比例超过70%,在发明专利指标上占全国职务发明专利的比例超过60%,已经超过了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企业的水平。
 
  但在这些指标之外,中国企业与美欧企业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仍然被跨国公司掌控,引进、跟踪和模仿仍然是国内企业创新的主流,在全球产业技术创新价值链上仍然处于低端,因而被认为是“中国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十三五”时期,既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运行将由当前的下行压力转为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要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让企业在创新驱动的经济转型中以及全球化竞争中确立中国企业的竞争地位,实现真正对经济创新发展的决策主导。
 
  因此,《实施方案》将“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列为第一任务,针对大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和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的突出问题,重点实施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创新机制、完善对中小微企业支持方式、健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等多项改革举措,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使创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同时,也为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如营造一个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让民营企业享有公平的竞争机会,让国有企业有更大的创新动力和容错机制,让中小微企业有更容易获得创新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渠道,让大中小微企业汇成一支千军万马、浩浩荡荡的创新创业发展大军,以技术创新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为「中国半导体照明网」网站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如未正确注明文章来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