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资讯 » 产业 » 新型显示 » 正文

QLED电视重抢风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15 来源:南方日报浏览次数:382
   近日,量子点(即QLED)电视阵营在深圳开启华南区的首站推广,多家整机品牌商携量子点电视技术亮相。进入下半年以来,高端电视市场情况与上半年相比发生明显变化,OLED电视步步逼近。据预计,今年全球量子点电视销量预计可达100万台,而OLED电视销量则将翻倍增长。在这背后,是愈发艰难的拉锯战。
 
  量子点电视阵营抱团推广
 
  上周末,“Q享视界 岁末狂欢”2017量子点视觉嘉年华在深圳皇庭广场开启,包括三星、TCL、纳晶等量子点上下游企业,以及苏宁、国美、大中等渠道商参与其中。
 
  主办方中国电子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旨在为消费者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觉盛宴,也是量子点彩电企业献给消费者的一份年终礼,此番本年度最大规模的促销展示已经在北京、上海成功举办,这次在深圳是华南地区的首站。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大规模展示以三星、TCL为主力军,包括三星Q9F、Q8C、Q7F;TCL TCLXESSX1/X2/X3/X6等产品都在此次大规模展示中亮相,其高水平的画质和音效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
 
  中国电子商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TCL、三星的带动下,量子点电视技术正在步入发展快车道,不过量子点电视的普及之路还任重道远,消费者对其认识仍较少。此次展示即希望通过观感体验,向消费者普及该高端显示技术的优点,树立新的理解和认识。
 
  两大阵营销量差距正在缩小
 
  来自奥维云网(AVC)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国内线下市场,量子点电视销售量为10.5万台,同期OLED电视销量则为2.3万台。
 
  去年中国市场量子点电视销量一度高达OLED电视销量的7倍,不过这种差距正在缩小,在全球市场上也是如此。据早前HIS Markit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量子点电视销量骤减48.2%至35.1万台,而同期OLED电视销量则大增29.4%至28.2万台,两者销量差已缩小至7万台。在今年第一季度,量子点电视销量尚为OLED电视的3倍。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去年全球量子点电视销量约60万台,今年预计可达100万台。房地产调控、收入因素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都会影响彩电需求,他预计今年彩电行业的整体销量大概在4800万台左右。
 
  价格因素将影响明年市场走势
 
  据了解,量子点是一种无机纳米半导体晶体,量子点薄膜中的量子点受到光电刺激时便会发出有色光线,色域范围能够达到157%,精准呈现10.7亿级的色彩,相对普通液晶电视提升了58.3%,而其色彩持久度则可达6万小时,此外,由于量子点电视使用的无机材料不易被氧化,其较长的显像寿命也是一大亮点。
 
  TCL多媒体产品中心总经理张少勇表示,随着TCL、三星等彩电厂商不断推出多款新品,量子点电视已成为高端彩电市场上的重要角色。
 
  记者注意到,当前,在均价上,QLED是12000元左右,OLED则是17000元左右,所以,价格也是QLED眼前的一大优势。不过,进入今年下半年以来,无论是在全球还是中国市场上,OLED电视销量增幅明显,而OLED阵营推广也“声势如潮”。
 
  对此,陆刃波对记者表示,对于这两者来说,谁改进得快、提高得快,价格下降得快,放量快,谁就有先机,谁就能抢占市场。
 
  据悉,目前,OLED面板供应仍较紧张,这直接局限了上游面板供应价格的下降,并延及整机产品价格难以快速下降,目前OLED阵营正在加紧推进产线建设,以提升供应。而在QLED发展上,张少勇则坦言,现在的量子点还是光质发光,未来的是电质发光,电质发光的QLED更为先进,量子点电视要实现普及大概还需要3年时间,2019年可能才会呈现爆发式增长。
 
  相关

  运营商“闯入”电视市场
 
  日前,中国移动携手国内最大面板厂商京东方共同推出4K智能电视T1,这是中国首款运营商旗下的自有电视品牌。
 
  随着近几年智能电视的强势崛起,尤其是不少年轻用户重回客厅,智能电视成了消费电子行业一股强劲趋势,大屏逐渐被视为重要的资源入口,中国移动瞄准了这一机遇,该款智能电视T1也会和IPTV业务绑定,通过宽带+IPTV+电话业务来绑定更多用户。
 
  其实,早先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均在其营业厅涉及了智能电视领域的相关业务,或是IPTV形式,或者与OTT厂商合作,不过,自有品牌运作尚是首次。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运营商成为电视市场的卖方,看中的是大屏背后的智慧家庭市场。今年,家庭智能大屏覆盖率预计达到45%,届时市场将达到爆发的临界点。对于终端电视厂商来讲,运营商的介入,会在渠道、流量、内容等方面带来支持,但可能由于运营商传统重网络建设而轻硬件的“套路”,影响终端厂商与消费者的“亲密接触”,不利于终端厂商品牌发展。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为「中国半导体照明网」网站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如未正确注明文章来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